受造之美
愛德華·艾比(Edward Abbey)曾擔任猶他州拱門國家公園的管理員,他將那幾年的經歷寫成《曠野旅人》一書。艾比對於美國西南方栩栩描摹的巧語,讓這本書值得一讀。
方向改變
媒體上常看到人生戲劇性翻轉的故事:窮學生拿到了一筆獎學金;垂死的病人找到了救命的捐贈器官;死囚在被處決前得到了特赦令。這些人都是在走投無路、沒有指望的時候,卻突然有了全新的開始。這是他們從來不敢奢望的,也是他們不應得到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一樣。從亞當和夏娃開始,全人類都落在罪的轄制之下。我們無知、敗壞,無法打破罪的束縛,更達不到上帝的標準。所以按照羅馬書3章23節以及6章23節來看,因著我們的邪惡和敗壞,我們都該死,都該永遠與上帝隔絕。
但上帝卻愛我們,於是藉著耶穌的犧牲,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開始,讓我們不但不用面對死亡,反而可以在天上享受永生。這是我們從來所不敢奢望,也是我們不配得到的。
約翰福音3章16節說,我們原本都該滅亡的卻「反」過來得著了永生。「反」的意思就是兩相對比,是180度的改變,也是我們人生戲劇性的翻轉。原本我們走向死亡,如今卻邁向生命。
耶穌為你我所做的一切,只要願意接受,就能翻轉我們的人生。你接受耶穌了嗎?
發自內心
在許多文化中,人們會以大聲哭泣、哀嚎、撕裂衣裳來宣洩個人痛楚或面對重大國難。舊約時代,以色列百姓也以類似的行為,來表達他們對於遠離上帝的哀傷和悔改。
從今時直到永遠
人都希望長生不老、永存不朽。但人雖然用盡了辦法,「不朽」卻依然遙不可及。然而,基督徒所擁有的「永生」,卻比「不朽」更好,是世人嚮往多年、求之不得的福氣。
上帝的心意是要讓人永遠活著。上帝准許亞當和夏娃吃伊甸園裡任何一棵樹上的果子,甚至那生命樹的果子也都包括在內(創世記2章16節)。園子裡唯有一棵樹上的果子,上帝不准他們吃,但他們卻故意吃了(創世記2章17節,3章1-7節)。結果他們被趕出了永遠的家鄉(創世記3章23節),死亡也因此進入了世界(哥林多前書15章21節)。
但上帝還是想要讓人能永遠與祂同住。因此,祂就讓我們這些「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以弗所書2章13節)。換言之,透過耶穌基督的犧牲,我們可以在上帝的家中永遠與祂同住(約翰福音14章2-3、23節;啟示錄21章3節)。與上帝永遠同住,你能想像會是什麼感覺嗎?
永生不僅是「不朽」,不只是「永遠存在」。永生所在乎的不單是「量」,更在乎「質」。永生是一趟認識獨一真神、認識耶穌基督的旅程(約翰福音17章3節)。「認識」這兩個字,在希伯來文意味著「親密的關係」(申命記30章6節;耶利米書31章33-34節)。這是一趟你我現在就可以開始的旅程,因為永生不只是未來的產業(約伯記19章26節;約翰福音5章28-29節;啟示錄22章14節),更是現在就可以享受的福分(約翰福音5章39節,6章47-51節)。
這是何等大的榮幸與責任!
我們竟能經歷愛上帝、順服上帝的人生,從今時直到永遠!
禱告
周姐姐以禱告開始兒童主日學的活動,接著帶領孩子們唱詩歌。她介紹了當天的講員張老師後,又帶大家一起禱告,此時六歲的樂樂已經如坐針氈。然後,張老師又以禱告作為講故事的開始和結束。樂樂不禁埋怨:「總共禱告四次耶!哪能叫我乖乖地坐那麼久!」
再接再厲
我的兒子很喜歡閱讀。如果他閱讀的書籍超過學校指定閱讀的數量,學校就會頒發一張獎狀給他。這樣的鼓勵,促使他繼續保持閱讀的好習慣。
忠實球迷
在奧克拉荷馬州,有個12歲的小男孩凱德·波普(Cade Pope),親筆寫了32封信,分別寄給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32支球隊的經理。他寫道:「我家人和我都熱愛美式足球,每個週末我們都會玩夢幻足球這個遊戲,並觀賞足球賽……我已經準備好要選一支國家足聯隊伍,用我一生來為它加油!」
我們需要的教會
耶穌是教會的創始者。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能讓我們體會耶穌真實同在的教會,猶如當年的猶太人與祂同走加利利塵土飛揚的道路。然而,我們永遠找不到像耶穌那麼完美的教會,也沒有任何教會具有耶穌那樣的能力。所以我們需要尋找的,是以耶穌的眼光看人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