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期間的學習與得著
受新型疫情影響,許多學校改為網上學習。一位來自香港的小學教師將會從正面的角度來與我們分享網上學習的好處,以及自己的得著。
失敗中的朋友
在1939年11月27日,三位尋寶人在一群電影劇組人員的陪同下,挖開了在南加州的好萊塢露天劇場外的柏油路面。他們在尋找卡溫格山口(Cahuenga Pass)的寶藏,據傳在75年前,有人將黃金、鑽石和珍珠埋在那裡。
疫有所思──夢醒時分
疫有所思──夢醒時分
文/葉煥章傳道,香港
執筆之際,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有所緩和,儘管仍有零星的本地確診個案。在這次疫情中,香港吸取了十七年前SARS的教訓,醫護人員早已吹哨提醒全港巿民嚴陣以待。中國大陸的武漢市於1月23日宣佈封城,香港政府在農曆新年過後便陸續推出多項防疫措施,除封閉大部分關口之外,還要求學校停課,不允許人們到醫院和養老院探訪,呼籲企業安排員工在家工作等等。儘管如此,恐慌情緒依然籠罩全城,到處都有人搶購口罩或其他防疫物資,甚至有人打劫衛生紙,情況令人感到愕然。
放眼世界,病毒在過去短短幾個月之內迅速蔓延,全球各地先後進入緊張的防疫狀態。自3月中以來,許多國家的確診數字節節上升,幾乎整個世界都停擺了。目前,雖然部分國家的防疫工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許多國家的疫情依然十分嚴峻。
疫情所帶來的接二連三的衝擊,迫使我不斷反思:這場疫情給教會帶來了什麼挑戰和機遇?我們又能從聖經中獲得什麼啟發?
教會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過去一年,香港社會陷入嚴重的撕裂狀態,再遇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可謂雪上加霜;中美關係持續緊張,香港被牽連其中,前景堪憂。此外,可以預見的是,世界疫情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很可能會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香港很難獨善其身,必將面臨巨大的考驗。在這樣內憂外患的處境中,教會面臨幾項嚴峻的挑戰。首先,因持續多月的限聚令要求人們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大多數信徒無法面對面地接觸,這讓彼此的關係受到考驗。其次,教會中各式各樣的聚會不能如常舉行,牧養與福音事工遇到阻礙。最後,受疫情影響,不少信徒失業並且面臨情緒困擾,教牧在提供輔導及支援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與此同時,疫情迫使整個香港都停下來,讓人有喘息的空間,也提供了修補關係的機會。雖然持續多日的限聚令使教會暫停面對面的聚會,但網路通訊工具使網上崇拜、主日學、禱告會、小組聚會、課程等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不單令信主的人可敬拜上帝,也讓未信的人有機會接觸信仰。當信徒不能到教會參與崇拜時,許多家庭就成為敬拜讚美和傳福音的地方,這也發展出牧養與福音事工的新模式──信徒積極參與牧養與佈道事工,讓基督信仰融入家庭生活。疫情期間,不少教會把握機會與弱勢社群同行,當中包括不少無家者、獨居長者、清潔工、管理員、少數族裔等等。除此之外,疫情也促使不少教會改變一些固有的觀念,嘗試使用新科技,例如提供網上奉獻的渠道。
保持警醒 持守信心
經上說:「看啊,我要像賊一樣來到。那警醒並保持衣著在身的人有福了;他不至於赤身行走,讓人看見他的羞恥」(啟示錄16章15節,新漢語譯本)。這提醒我們,主耶穌再來的時候會像賊一樣,我們無法預知祂何時再來,因此必須保持警醒。
警醒不單意味著對不可知的危機保持高度警覺,時刻敏銳地評估周遭環境的變化,更意味著在變幻不定、動盪不安的時局中持守對主的信心。正如希伯來書12章26-28節所說:「那時,祂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祂卻應許說:『再一次,我不但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這個『再一次』,是指明被震動的東西,就是受造之物,要被移除,使不能震動的東西可以留存。所以我們既然在領受不能震動的國,就應當感恩,用虔誠敬畏的心獻上上帝所喜歡的敬拜」(新漢語譯本)。我們所領受的那個「不能震動的國」,使我們能在常被震動的處境中站穩且不致失去信心。
我想,我們若定睛於那個「不能震動的國」,就不必懼怕那些即將到來的挑戰。即便疫情在本地再度爆發,我們也能保持鎮定,在令人不安的處境中作上帝的使者,將屬天的平安帶給周圍的人。此外,若教會群體之內有持不同政見的信徒,我們也不會急於改變他們,反而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態去聆聽對方,溫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哪怕對方不認同我們的看法,我們也不一定非要說服對方不可,因我們深信,即或我們與對方的政見不同,大家在基督裡也是一個身體(羅馬書12章5節),一同持守對主的信心。有了這樣的信心,我們便能夠接納彼此的差異,互相扶持,共同面對疫情所帶來的諸多挑戰,在逆境中為基督作美好的見證。
除了保持警醒之外,我們還要「保持衣著在身」(和合本譯作「看守衣服」)。創世記讓我們看到,人犯罪之後,就因自己赤身裸體而感到羞恥,無法面對神聖的上帝。不過,耶穌已經為我們作了贖罪祭,使凡信祂的人都被稱為義。因此,我們相信耶穌,就披上祂的義袍,有「衣服」可穿,不必感到羞恥。在充滿挑戰的世界中,我們務必看守好自己的「衣服」,行事為人都應當以榮神益人為目標。我們要堅定地信靠主,活出平靜安穩的生命,哪怕要受苦、甚至因信仰而受逼迫,也要持守對主的信心,盼望祂再來的日子。
多年來,許多香港信徒和教會都過著安逸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中。但現在,我們該從睡夢中醒來,時刻警醒。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不但要持守對主耶穌的信心,也要努力傳揚福音,實踐主耶穌所託付的大使命(馬太福音28章18-20節)。
等待孵化
在我家廚房窗外,有隻知更鳥在屋簷下築了巢。我喜歡看她把草塞進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蹲在裡頭孵蛋。每天早上,我都會去看是否已孵出小鳥,但都沒有新的進展。知更鳥的蛋必須花兩週的時間孵化,這對我的確是耐心的考驗。
繁茂如樹
我一直熱愛蒐集東西。童年時期,我蒐集郵票、棒球卡、漫畫。現在我當父親了,看見孩子也有同樣的愛好。有時我不禁心想:你真的還需要多一隻泰迪熊嗎?
面對疫情,不再憂鬱
疫情期間,精神科的求診人數不減反增。但精神科藥物、心理治療和建議終究是治標不治本。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
重新得力
精神科醫師柯爾斯(Robert Coles)在那些為服務他人而導致過勞的人身上,看見一個行為模式。第一個徵兆是疲累。接著就是對正在改善的事物嗤之以鼻,再來會出現苦毒、絕望、鬱悶,最後就是進入過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