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孤單
在《經濟學人》的姐妹刊《1843》,作者瑪姬·佛格森(Maggie Fergusson)寫道:「這種痛苦可能比無家可歸、飢餓或患病,更教人受盡折磨。」她是指什麼呢?孤單。佛格森記述有越來越多人感到孤單,這與個人的社會地位或經濟狀況無關。她用各種令人心酸的例子,來說明孤單的滋味。
照亮四周
當我和丈夫準備搬往美國另一端的州屬時,我希望仍能與成年的兒子們保持聯繫。我找到一份特別的禮物,是能透過網路而遠程啟動的友誼燈。我為自己及兒子們各買了一盞燈並告訴他們,當我觸摸我的燈座時,他們的燈也會同時亮起,閃亮的燈光代表我的愛與恆切的禱告。無論我們距離有多遠,他們只要輕觸燈座,我的燈也會亮起來。儘管我們知道,沒有任何事物能取代我們親密的相處時光,但每當這些燈被點亮時,就能得著鼓勵,因為知道有人愛我們並為我們禱告。
與主相約
當我們面對黑暗無光的世界,及遇到灰心失意時,我們可以轉眼仰望耶穌,祂必以大能的手扶持我們,因為祂常與我們同在,期盼我們可以與主相約,與主連結。
像耶穌一樣
美國神學家布魯斯·威爾(Bruce Ware)在小時候,看到彼得前書2章21-23節教導我們的言行要像耶穌一樣,感到很氣餒。威爾在他的著作(The Man Christ Jesus)中寫下自己年少時的懊惱:「我認為這太不合理了,尤其是這段經文指出,要像『並沒有犯罪』的耶穌一樣,跟隨祂的腳蹤,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上帝怎麼可能要我們這麼做呢?」
寶貴應許
在遭受重大挫敗時,我們常會覺得一切都太遲了,人生再也沒有目標、再也沒有價值了。曾經在紐約最高警戒的監獄中服刑的艾列斯,也如此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我違背了……承諾,對自己未來和人生所許下的承諾。」
「靈命成長的52個好習慣」系列第八篇
耶穌基督曾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章18節)
作為上帝的兒女,讓我們順服上帝以及祂話語的權威,因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靠恩典剛強
在美國內戰期間,逃兵會面臨死刑的懲罰,但北方聯邦軍卻很少處決逃兵,因為他們的總司令亞伯拉罕‧林肯幾乎一概予以赦罪。然而,這卻惹怒了戰事部長愛德溫‧史坦頓。他認為,林肯的寬容只會誘使更多人叛逃。但對於這些在激戰中勇氣盡失,最終因恐懼而退縮的士兵,林肯卻能體恤他們的處境。這份體恤使他廣受士兵們的愛戴,他們敬愛林肯有如父親一樣,而這份情感也使士兵們更想為他赴湯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