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不如身教
相信大家都聽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或「言教不如身教」。的確,孩子不一定會聽從長輩所說的話,卻會模仿他們的所作所為。
這些話提醒我們,不光是孩子,就連成年人也會對我們所說的話聽而不聞,但卻不會忽視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都會對他人造成影響。如果我們傳講基督的真理,但行為卻與此相悖,別人就會對我們所傳講的充耳不聞。相反地,當我們的行為展現基督的愛,就會帶給別人正面的影響。
聖經中有許多人藉著行為而非言語,對別人產生了影響。正如使徒行傳16章記載,在呂底亞受洗之後,她全家人也都接受了洗禮(14-15節);在同一章提到了一個獄卒,他看到保羅和西拉在牢門被震開之後,仍然選擇留在監獄裡,因著他們的言行而全家信主(25-34節)。
我很喜歡保羅在提摩太後書1章5節所說的話,保羅肯定了提摩太的母親友妮基和外祖母羅以無偽的信心。在提摩太的一生中,時時反映出他母親和外祖母的信心,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特殊場合裡,她們的信心顯然深深影響了提摩太。
我們如何生活至關重要,不僅影響我們自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影響那些觀察我們的人。人們不一定會聽從我們所說的,但他們肯定可以模仿我們所做的。
我們可以藉著參與各種群體活動影響他人。那麼,我們在與他人互動時,如何發揮自身正面的影響力,以尊榮耶穌呢?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12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一把米
印度東北部的米佐拉姆邦正慢慢擺脫貧困的狀態。儘管當地居民收入微薄,但自從福音傳入這個地區,當地相信耶穌的人就奉行「一把米」的傳統做法,每天預備飯食的人都會留下一把生米給教會。按照世界的標準來說,米佐拉姆邦的教會算是貧窮的,然而,他們卻捐贈數百萬美元給宣教事工,並差派宣教士去世界各地。如今在他們的家鄉,有許多人相信了耶穌。
預備迎接耶穌降臨
在《預備迎接耶穌降臨》這本小冊子中,作者韓傑盛帶領我們以新的視角來探索歡慶聖誕的原因。因爲耶穌的降臨,我們可以在患難中擁有盼望,在試煉中得到平安,在痛苦時仍有喜樂,在冷漠的環境中被愛擁抱。這位世界的救主不僅賜給我們救恩,還爲我們提供現在所需要的一切。在今年的聖誕節,讓我們一起體會耶穌藉著降生在伯利恆的馬槽中,帶給世人的永恆盼望、平安、喜樂和愛。

愛仇敵
在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醫護兵林恩·韋斯頓(Lynne Weston)跟著海軍陸戰隊一起上岸攻打敵軍占領的島嶼。不可避免地,雙方傷亡慘重。韋斯頓盡力為受傷的士兵包紮傷口,以便撤離。後來,他的部隊遇到一名敵軍,腹部傷勢嚴重,不能喝水。為了保住傷者性命,韋斯頓給他注射血漿。

上帝看見你
「下來!」我朋友堅定地對她兒子說,因他爬上了教堂的靠背長椅,揮舞著雙手。但她兒子天真地說:「我想讓牧師看見我,要是不站起來,他就看不到我了。」

以愛心服事
當莉絲剛到維吉尼亞州的一家咖啡店工作時,曾經服務過一位名叫伊比的客人。由於伊比有聽力障礙,所以只能用手機打字點餐。莉絲在得知伊比是常客之後,為了要提供伊比更完善的服務,決定學習一些常用的美式手語,好讓伊比無需打字就能點餐。

上帝安排的時間
梅格一直很期待能按照計劃去另一個國家旅遊,但她一如既往地先為這個行程禱告。一位朋友對她說:「不過是去度個假,為什麼需要問上帝呢?」然而,梅格依然相信必須將每件事都交給上帝。這一次她在禱告之後,覺得上帝要她取消行程,於是她就真的取消了。不久,那個國家爆發了傳染病,正是她原本預定去當地旅遊的時間。梅格表示:「我覺得上帝在保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