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拜的場所
在二戰期間,英國下議院遭到轟炸,過後首相邱吉爾告訴議會,他們必須按照原設計重建下議院。這座建築物必須小巧,方便國會議員面對面進行辯論,其結構必須是長方形而不是半圓形,好讓他們可以圍繞著中心移動。這保留了英國的政黨制度,即左派和右派在會議廳內相對而坐,在轉換立場之前需要深思熟慮。邱吉爾總結道﹕「人塑造建築物,建築物也塑造人。」

請使用我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曾被形容為「一個目不識丁但滿懷熱忱的平信徒」,然而上帝卻使用他帶領托普拉迪(Augustus Toplady)決志歸向耶穌基督。托普拉迪就是十八世紀的經典聖詩《萬古磐石》的作者,他如此描述自己聽到莫里斯傳講福音的情景:「真不可思議,……就在一個穀倉裡,一小群基督徒聚集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很難拼寫的人傳講福音,但我……竟然就這樣被帶到上帝面前。這當然是主的作為,真是太奇妙了!」

新事物
有三年之久,我朋友蘇珊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沒有給自己買過任何東西。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她的收入銳減,使她必須過簡樸的生活。她說:「有一天我在打掃家裡時,發覺家裡的東西看起來又破舊又褪色。使我不禁開始懷念擁有新事物時,所帶來的那種既新鮮又興奮的感受。如今身邊的一切如此陳舊黯淡,讓我覺得生活好像沒什麼值得期待。」

賜自由的上帝
在美國總統林肯解放黑奴,南軍已經投降的兩年半之後,德州仍不承認奴隸擁有人身自由。直到1865年6月19日,聯邦將軍戈登‧格蘭傑(Gordon Granger)率軍進抵德州的加爾維斯頓島,並要求釋放所有被奴役的人。想像一下,當奴隸們身上的鎖銬斷開,這些被奴役的人們聽到獲得自由的宣告,是何等震驚和喜悦。

孤寂者之友
荷莉·庫克(Holly Cooke)因工作而移居倫敦,在那裡她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每到週末就覺得淒涼冷清。根據一項全球性調查顯示,倫敦是最容易感到孤獨的城市,有55%的倫敦居民說他們感到孤獨,相形之下,鄰近的葡萄牙里斯本只有10%的居民有孤寂感。

慷慨與信心
幾年前,我們教會受邀接待一些難民。他們的國家因政權轉移而動盪不安,使他們不得不逃離祖國。這些難民家庭來的時候只帶了一個小包能裝得下的物品。我們教會有好幾個家庭都樂意接待他們,而有些家庭即使沒有多餘的空間,也願意收留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