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合一

團結與分離

艾文被分派和同事小迪共同進行一項專案,在這期間,艾文面臨極大的挑戰,因為他和小迪對於執行計畫的看法大相逕庭。儘管他們尊重彼此的意見,但截然不同的做法卻使衝突似乎一觸即發。所以在衝突爆發之前,他們決定與主管一起討論彼此間的差異。後來,主管將他們分配到不同的團隊當中。事實證明,這是個明智之舉。艾文也在那天學到一個功課:要體現團結並不表示非得要在一起做事。

形形色色

幾十年來,倫敦一直是世界上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1933年,有位記者談及這個英國的首都時寫道:「我仍然認為倫敦最美的風景,是不同膚色和語言的各族人士聚集而成的群體。」如今,這樣的多元性在倫敦依舊隨處可見,並藉著國際化社會裡混雜交融的氣味、聲音和景象展露出來。這世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令人著迷的部分原因就在於其多元化之美。

比蜜更甜

演講者正談論敏感的種族問題,但他仍然冷靜從容。站在有大批觀眾圍繞的講台上,他大膽地發言,但言詞優雅、謙遜、和善,甚至帶著幽默。很快地,情緒緊繃的觀眾們明顯地放鬆下來,和演講者一起探討他們所遇見的困境:該如何以冷靜的態度和言詞,去解決他們所面對的棘手問題。換言之,要如何以柔和的方式面對尖銳的課題。

與聖靈同調

當我聽著鋼琴調音師在優雅的平台型大鋼琴上調音時,我想到以前聽過從那台鋼琴流瀉出《華沙協奏曲》絕妙驚人的樂音,以及詩歌《祢真偉大》低沉圓潤的旋律。但如今這台鋼琴極需要調音。雖然有些琴鍵音調準確,然而其他的音調若不是過高就是過低,讓人聽了不太舒服。調音師的職責並非讓每一個琴鍵都能發出相同的音,而是確保每個琴鍵都能發出準確的音調,在演奏時才能創造出整體的和諧感。

群體記憶

神學家毛勵策(Richard Mouw)曾提到記住過往教訓的重要性。他引述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的話,表示繁盛的國家必定是個「記憶的群體」,為了不忘卻過去,會不斷述說她的故事和成長的過程。這個原則也可延伸至如家庭這樣的社會群體。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記憶是群體生活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別這麼認定

在討論如何與人和好時,有人說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話﹕「不要認定一個人永不會改變。」他觀察到我們常會只記得別人的過錯,卻不給他們改過的機會。

同有一主

玉米,又稱作玉蜀黍,是我家鄉墨西哥主要的糧食作物。玉米的種類繁多,有黃色、棕色、紅色或黑色,甚至還有美麗的混色玉米。然而住在都市裡的人多半不吃混色玉米。身兼餐廳老闆和研究人員的阿瑪多·拉米瑞茲(Amado Ramírez)表示,這是因為民眾認為單一顏色代表品質好。但事實上,混色玉米的味道極佳,而且還可做成非常美味的墨西哥玉米餅。

消除隔閡

有大批難民入住我們的社區,讓社區的教會人數驟然增長,但也帶來不少挑戰。教會會友要學習如何接納這些新成員,讓他們適應陌生的文化、新的語言和不同的敬拜方式。這些新的變化都可能會帶來一些不愉快。

追求合一

我成長於50年代的美國,我所居住的城市實行種族隔離措施,對於這一點我從未質疑。在學校、餐廳、公眾交通系統以及鄰里間,不同膚色的人都必須有所區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