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基督為救主/彌賽亞

你說祂是誰?

在1929年,愛因斯坦在接受《週六晚報》的訪談中這麼說:「小時候,我同時接受聖經及猶太人的塔木德經的教導。我雖然是個猶太人,但我卻被這位偉大的拿撒勒人所吸引……每個人在讀福音書時,都能感受到耶穌真實的存在,祂的一言一行表露祂的生命特質,如此的生命絕非是虛構的神話。」

真愛無國界

在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事變,各地的西方宣教士都受到攻擊。在太原城,群眾將西方宣教士圍困在一戶民宅內,高喊要殺死他們。宣教士決定突破重圍,把握一線生機。他們藉著手中的武器,好不容易逃離險境。但宣教士顧姑娘(Edith Coombs)卻發現兩個受傷的中國學生沒有逃出來。她冒險救出一個學生,但回頭再去救另一個學生時,卻慘遭殺害。

我重要嗎?

我站在一間超市的收銀台隊伍中,環顧四周。我看到一些剃光了頭、鑲著鼻環的青少年,正在選購零食;一個年輕的專業人士買了一塊牛排、幾根蘆筍,和一顆地瓜;一位老婆婆正在猶豫要買桃子還是草莓。我不禁問自己:上帝知道這些人的名字嗎?這些人對祂來說,真的很重要嗎?

得勝君王

大多數的人都希望有好的政府,所以我們投票、從軍,並勇敢地為了維持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挺身而出。但是,政策或許能解決問題,卻無法改變人心。

緊握十架

在1856年,倫敦著名牧師查爾斯·司布真創立了牧師學院(Pastors’ College),以培育神職人員。該學院在1923年更名為司布真學院(Spurgeon’s College)。今日,學院的院徽上有一隻手緊握著十字架,並有一行拉丁文,其意思是「我持守也蒙保守」。

親身經歷

大衛·迪拉德(David Dillard)為了讓他手下的年輕建築師瞭解年老屋主的需求,決定讓他們親身經歷老人的生活。這幾位年輕的建築師換上睡衣,與八、九十歲的老人在安養中心一同生活了24小時。他們戴上耳塞讓聽力減退、把手指綁起來以限制手部的靈活度,甚至還交換眼鏡造成視力模糊。後來,迪拉德說:「我們最大的收穫,是把27歲的年輕人派出去,他們回來的時候,心智成熟了十倍。他們在那裡與老年人一同生活,對他們面對的困境有更深入的瞭解。」(羅德尼·布魯克斯,《今日美國》)

每日糧食

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開始學習背誦主禱文。其中一句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11節),主日學老師告訴我們,這裡的「飲食」原文指的是麵包,因為在耶穌生活的文化中麵包是主要的糧食。那時,我忍不住想起,在我們家只有當爸爸從鎮上回來的時候,才能吃得到麵包。所以祈求上帝賜給我們每天所需的麵包,讓我能感同身受。

不可思議的愛

在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中,記載舊約聖經最後一件歷史大事,即上帝允許以色列百姓從被擄之地回歸到耶路撒冷。許多希伯來人回到大衛城,重建聖殿,也重修城垣。

偉大的犧牲

威廉·史泰德(W.T.Stead,1849-1912年)是著名的英國記者,以報導有爭議性的社會議題而聞名。他發表的兩篇報導,強調郵輪的救生艇不足,嚴重威脅乘客的安全。諷刺的是,當鐵達尼號於1912年4月15日撞上冰山的那天,史泰德正好也在船上。根據一份報告指出,當時史泰德幫助婦女和兒童搭上救生艇,過後他將自己的救生衣也讓給別人,並讓出自己在救生艇的位子,犧牲自己的生命,讓他人得以獲救。

山丘上的十架

美國最容易辨認的地標之一,是南加州的「好萊塢」(HOLLYWOOD)標誌。人們從全球各地來到這座「浮華城」,只為了看一眼明星在水泥上留下的足印和手印,或是一睹名人風采,也絕不會錯過矗立在山上的這個標誌。

壓榨橄欖

若你來到加利利海附近的迦百農,你會看到那裡展示著一些用來壓榨橄欖油的古老器具。榨油機是由一個底座和一個砂輪組成,都是用沉重的玄武岩製成,底座大而圓,並在中央有一個凹槽。人們將橄欖放在凹槽裡,用砂輪輾過便能榨出橄欖油。

典故

這間古色古香、以人工原木建造而成的小屋,值得作為雜誌封面。除了建築結構之外,其內部裝潢也相當有看頭。掛在牆上的祖傳遺物,讓屋子充滿家族的回憶;餐桌上的手編雞蛋籃、老舊的餅乾盤,以及一盞油燈,再加上那掛在前門歷經風霜的捲邊平頂帽。屋主得意地說:「這間屋子裡所有的東西背後都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