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屬靈改變

反映主愛

當我的母親住在抗癌中心接受治療時,我有幸得以隨侍在側。我發現母親即使在身體狀況最差的時候,依然會在起身下床之前,讀聖經並為人代禱。

領悟什麼?

約翰·伯恩斯為《紐約時報》報導國際時事將近四十年,他在2015年退休後寫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位罹患癌症的密友兼同事曾經說過:「人生就像一趟旅程,重要的不是你走了多遠,而是你領悟了些什麼。」

未完成的作品

藝術巨擘米開朗基羅逝世後留下了多件未完成的作品,但其中有四座雕像,卻是蓄意為之,那是《濃髯的奴隸》、《奴隸阿塔拉斯》、《覺醒的奴隸》和《年輕的奴隸》。這四座看似未完成的奴隸雕像,其實是米開朗基羅刻意呈現的意境,突顯出永無止境的奴役束縛。

十五分鐘

查爾斯·艾略特(Charles W. Eliot)博士曾任職哈佛大學校長多年,他認為一般人只要按時閱讀世界名著,就算每天只花幾分鐘,也能陶冶性情。因此在1910年,他便選輯了歷史、科學、哲學、藝術等領域的經典著作,編成五十卷《哈佛經典叢書》,每卷皆附有艾略特博士所撰寫的《每日15分鐘》指引,並提供一年當中每日可閱讀的8至10頁選文。

功能失調

我們的身體器官、家庭婚姻、人際關係,還有社會上的組織和政府,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功能正常表示正處於妥善運作的秩序中,而功能失調則代表系統損壞、未能妥善運作或是未能發揮預設的功能。

相像

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分身」,就是有一個跟我們長得很像,卻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引至相信

小說家盧·華萊士所創作的《賓漢:基督故事》,自1880年首次出版後,至今從未絕版。這部小說被稱為十九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著作,而且故事內容直到今日仍吸引許多讀者。因為這本書是以耶穌真實的事蹟,交織著虛構的年輕猶太貴族猶大·賓漢所寫成的。

直奔標竿

我很喜歡電視節目《極速前進》。在這個真人實境的節目中,有十對選手會被送到另一個國家,使用火車、公車、計程車、腳踏車或步行等方式競賽,在各個賽段中完成指定任務。參賽隊伍的目標是比其他人更快抵達終點,以獲得獎金一百萬美元。

化腐朽為神奇

在1965年,洛杉磯瓦特地區發生了暴動,過後諾亞(Noah Purifoy)利用其中的三噸廢棄物,開始了他的「裝置藝術」創作生涯。他和一位同事利用破腳踏車輪、保齡球、廢棄的輪胎、損壞的電視機,以及種種不堪使用的物品進行雕塑創作,並傳達了一個強烈的訊息:現代社會許多人也被「丟棄」。一位記者稱讚諾亞,說他能化腐朽為神奇。

重建

陳先生離開家鄉多年,一天他重回舊地,發現記憶中深愛的城市已經不復存在,滄海桑田,人事全非,就連他自己也變了很多。在與老同學聚會時,他說:「回到曾經深愛的城市,看不到昔日的街景,難免令人不勝唏噓。」的確,舊地重遊,往往讓人百感交集,帶來的多半是失落與傷感。我們的年華消逝,而曾經對我們意義非凡的地方,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了。

內心爭戰

英國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遣詞用字常凸顯他性格上的缺點。他後來雖然信了主,卻仍無法完全改掉老毛病。一天,有位女士問他:「沃先生,以你的行為表現怎能自稱是基督徒?」他回答:「這位太太,我或許如妳所言那般差勁,但若不是相信基督,我恐怕比現在更糟!」

互相效力

我的妻子做的燉肉十分美味。她把肉、馬鈴薯、地瓜、芹菜、蘑菇、胡蘿蔔和洋蔥切塊,一起放進慢燉鍋中。六、七個小時之後,整個房子香氣四溢,讓人不由得食指大動。唯有耐心等待,讓慢燉鍋中所有的食物互相融合,才能創造出這單一食材無法達到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