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七月 2015

像我們這樣的人

在19世紀末,英國宣教士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覺得上帝呼召他前往印度,宣揚耶穌的福音。當時,他身邊有些牧師語帶諷刺地說:「年輕人,如果上帝想要拯救任何印度人,祂會自己來,不需要你和我來操心!」其實,他們忽略了上帝是要與我們同工,祂常常都會透過像我們這樣的人來完成祂的事工。


心靈導師

法蘭西斯·艾倫是帶領我信主的人。現在他已經時日不多了,我到他家去,希望在他離世以前,能跟他見最後一面,並說些值得紀念和有意義的話。


永存盼望

著名的美國作家威廉·金澤(William Zinsser)曾描述他最後一次回去故居的情景。那間老房子陪伴他度過成長的歲月,是他童年時摯愛的地方,而且房子建在山丘上,可以一覽曼哈西特灣與長島海灣。可是他與妻子來到那裡,卻發現房子已被拆除,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大窟窿。他們感到很沮喪,信步走到附近的海堤。金澤眺望著這個讓他懷念的海灣,陶醉於海灣景色和嘩嘩的浪濤聲。後來他寫下這段經歷:「我的內心平靜下來,只有一點難過。這裡的景色仍完好如昔:那獨特的海灣形貌讓我難忘,以至仍出現在我的夢裡。」


沙漠

乾旱不毛、塵土飛揚、危險重重,這就是沙漠。那是一個水源不足、不利於動植物生長的地方。難怪人們用「荒漠」這個詞來形容人煙稀少之處。那裡生活艱難,人跡罕至,但是,有時候我們無法避免荒漠的生活。


同負重擔

一輛腳踏車的拖運能力是非常驚人的。只要將一個小拖車接在腳踏車上(當然還要加上一點毅力),一個成年人就能用腳踏車運載高達136公斤重的物品,以每小時16公里的速度前進。不過,載得越重,速度越慢。一個人拖著272公斤的設備或物品,每小時只能騎13公里。


恩慈待人

幾年前,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當時的副參謀總長彼得•基亞雷利出席了華府晚宴,卻被一名總統府的資深顧問誤認為服務生。在晚宴上,他穿著軍隊禮服,正好站在這名顧問的身後,顧問就吩咐他去倒一杯飲料過來。過後,這名顧問才發覺自己弄錯了,然而基亞雷利將軍為了不讓她感到尷尬,不但親切和藹地為她續杯,甚至還邀請這名顧問有空時來他家吃晚餐。


平凡人

基甸原本是個平凡無奇的人,他的事蹟記載在聖經士師記6章,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他原是個農夫,而且還是個膽怯的農夫。當上帝要差遣他從米甸人手裡拯救以色列人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對上帝說:「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師記6章15節) 。但耶和華應許會與他同在,而他必能完成任務(16節) 。基甸的順從為以色列帶來勝利,且被列為信心偉人之一(希伯來書11章32節)。


耐心陪伴

五歲的家樂患上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造成暫時性的癱瘓,他焦急的雙親將此事禱告交託。過了一段時間,家樂的病情逐漸好轉,幾個月後,醫生終於確認他可以回學校上課,但這場病導致他動作緩慢、行走困難。


黑暗與光

在少年時期,我有一份送報的工作,每天我都得將報紙派發給140多戶人家。這些住家分佈在兩條街,中間隔著一個墳場。我送的是早報,因此在凌晨三點就需要出門。在逐家派報時,我需要步行穿越那一片漆黑的墳場。陰森可怕的墳場總是讓我毛骨悚然,有時候我還會因為極度恐懼而拔腿狂奔,直跑到另一條街的路燈下,那時,心中對黑暗的恐懼才被亮光驅散。


到我這裡來

耶穌在世上時邀請人到祂那裡,今天祂仍如此行(約翰福音6章35節) 。我們能從耶穌和祂的天父那裡得到什麼呢?


塞魯士諭令

在1879年,考古學家在伊拉克地區(聖經中的巴比倫),發現了長僅九英寸的塞魯士圓柱體。上面記載了波斯王塞魯士在2500年前,允許一群人回到家鄉,重建他們的「聖城」。


戰場來鴻

二十年來,美國加州查普曼大學的戰時信件中心主管安德魯·卡羅(Andrew Carroll),一直鼓勵人們別扔掉家人或朋友在戰爭時所寫的信。卡羅認為這些信是維繫家人關係的重要環節,也會幫助別人體會士兵在戰場上的經歷。卡羅說:「年輕一輩讀了這些信,會問你問題,然後說:『現在我終於明白你曾經忍受怎樣的艱辛和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