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的仇敵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路加福音6章32節
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時,15歲的金鎮慶加入南韓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但他很快就發現,他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殘酷的戰役。當他看見許多年輕的同胞在他身邊死去,他祈求上帝保守他的性命,並且幫助他學習去愛他的敵人。
65年後的今天,金鎮慶博士回顧過去,看見上帝回應他的禱告。數十年來,他照顧許多孤兒,並開辦平壤科技大學,協助北韓及中國青少年就學。在那些以往視為仇敵的人當中,他贏得許多朋友。如今他已破除政治藩籬,並自稱是愛的使者,以愛來表達他對耶穌的信仰。
先知約拿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即使約拿曾被大魚吞吃,又蒙上帝奇妙的拯救,但他的心卻沒有改變。雖然約拿最後順服了上帝,但他卻說自己寧願死,也不願看見上帝對他的敵人施行憐憫(約拿書4章1-2、8節)。
我們不知道約拿最終是否學會關懷尼尼微人,但我們應捫心自問:我們要以約拿那樣的態度,去對待那些令我們害怕或憎恨的人呢?還是我們願意祈求上帝,讓自己有一顆愛敵人的心,正如上帝向我們施恩呢?
作者:狄馬汀
反思:愛能勝過一切。
禱告:天父,我們常像先知約拿一般,只愛那些愛我們的人。然而,即使我們單愛自己,祢卻仍然愛我們。願祢賜下恩典,使我們不像約拿,而更像耶穌。
被恩典觸摸
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路加福音6章27節
在利夫‧安格(Leif Enger)的小說《靜水深流》(Peace Like a River)中,書中人物耶利米是一所學校的工友,獨力撫養三個孩子。他對上帝有極深的信心,而且在整本書中,他的信心一再經歷考驗。
那所學校的負責人霍登,心胸狹窄、臉有傷疤。儘管耶利米非常敬業,無尤無怨地清理流溢四處的污物、收拾被霍登砸碎的酒瓶,但霍登還是要耶利米離開。甚至在全校學生面前,誣衊耶利米醉酒並將他開除,令他蒙羞受辱。
耶利米會對不公平的解雇採取法律行動或提出訴訟嗎?他會接受不公平的待遇,黯然離去嗎?若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耶穌說:「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路加福音6章27-28節)但並不表示,我們應默默承受別人的怨恨,放棄追求公平正義,而是要仿效上帝的憐憫(36節),我們可以問:「如何讓恨我的人,成為合乎上帝心意的人呢?」
耶利米被霍登羞辱時,靜靜地凝視著霍登,然後伸手觸摸他的臉龐。霍登防衛性地退後,卻驚訝地發現臉上的傷疤完全好了!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人被恩典觸摸了。
作者:霍薛頓
反思:如果你是耶利米,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呢?如何幫助心懷怨恨的人更貼近上帝的心意?
禱告:主啊,當我面對不公、不義或羞辱時,<br />求祢讓我明白,如何幫助我的仇敵更親近祢。
調整步調
自1840年代有電子鐘以來,帶來許多改變。現在我們看時間大多靠智慧型手錶、手機和電腦。這也似乎加快人們生活的步調,就連休閒步行都加快速度,這種現象在大都市裡更是常見,學者認為這對健康有不良影響。英國心理學教授李察·韋斯曼(Richard Wiseman)說:「我們的步伐越來越快,以最快的速度回應他人,以致人們認為凡事都該即刻完成。」
人人需要憐憫
傑明大學畢業時,才剛信耶穌不久。他在一家知名的石油公司擔任銷售員,經常出差接觸客戶,這也讓他聽到許多令人心碎的故事。同時,他也領悟到,客戶們最需要的並非石油,而是上帝的憐憫。為要更瞭解上帝的心意,傑明進入神學院進修,最終成了一位牧師。
時時讚美
美國作家華勒斯·史達格納(Wallace Stegner)的母親離世時50歲。華勒斯在自己80歲那年,終於寫了一篇紀念母親的文章,稱為《遲來的信》。文中他讚美母親的美德,並指出她如何在早期美國西部艱困的環境中成長、結婚、養育兩個兒子。她是一位賢妻良母,也常常激勵人,即使對那些經常犯錯的人也是如此。華勒斯回憶起母親的歌聲所帶出的能力,他說,母親在世時從不錯過任何唱歌讚美的機會,她總是以感恩的心頌讚上帝所賜的各樣福分。
唯一的王
五歲的愛彤聽牧師講述耶穌離開天上榮華,降生為人,而當牧師在禱告中感謝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時,愛彤倒抽一口氣,驚訝地說:「什麼?祂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