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0 年 6 月

人生激流

我們的激流泛舟嚮導大聲喊道:「每個坐在左邊的人,用力向前划槳三下!」左邊的人便用力划槳,使橡皮艇脫離翻騰的渦流。在這幾個小時內,我們體驗到聽從指令的重要性。嚮導沉穩冷靜地發出指示,使我們這六個沒什麼泛舟經驗的人,能合力在湍急的河流中,安全地順流而下。

停課期間的學習與得著

停課期間的學習與得著

 

文字整理 / 劉家慧,香港

受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香港教育局於1月底宣布所有學校停課,直至5月27日才開始分階段復課。停課時期,政府鼓勵學校和學生善用科技進行網上學習,以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靈命日糧事工訪問了一位小學教師,她將會從正面的角度來分享在疫情期間網上學習的好處和自己的得著。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令所有學校暫時停課,身為教育工作者,你認為網上學習給學生帶來哪些收穫?

鄭老師:過去,我一直希望學生們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玩樂時間。畢竟我看到不少學生每天的時間表都是排得滿滿的,當中不乏有學生上午七時離開家,晚上七時才離開補習中心回家。香港的學生們整天忙著上不同類型的補習班及興趣班,完全沒有休息及玩樂的時間,我非常懷疑這種學習模式的成效,而學校停課的措施正好讓大家都有喘息的空間,這不失為好事。

 

小學全日制實施以來,學生們變得更忙碌,加上手機盛行,不論家長或小孩回家都「一機在手」。僅存不多的親子時間變成了各自的休閒時間,寶貴的親子關係亦變得疏離。父母停工、子女停課,正好讓彼此有更多建立關係的機會,促進瞭解。此外,也有家長與我分享,過往孩子們之間的感情不太和睦,但在這段時間,親兄弟姊妹成為僅有的玩伴,每天長時間相處,關係反而得以改善和進深。

 

經過長達四個多月的居家學習,孩子們對日復一日的生活感到無趣、沉悶,大家都期待復課的那一天。我相信孩子們經歷過疫情後,將會了解到往日的一切——在校上課或到公園遊玩等——並非理所當然,他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對於老師來說,網上教學有什麼好處呢?

鄭老師:對我而言,老師的工作經常需要同時兼顧教學及行政工作,可說是忙得不可開交,甚至連備課的時間也不多。疫情的爆發反而令老師可以放慢忙碌的腳步。透過網上直播教學或製作教學片段,我能更專注於教學,備課的時間也增加了。

 

停課雖然減少了師生之間的接觸與互動,而學生在家中學習也不及在學校般專注,但感恩的是我可以找回教育的本質、回歸自己的專業——專注備課、整理教材——而非同時還要忙於處理行政事宜,忘記了教育的本質。更重要的是老師可以好好地教授知識,無需再被課堂以外的雜務弄得精神萎靡、無法專注。

 

上帝如何在停課期間開拓你的眼界?祂同時給予你哪方面的提醒?

鄭老師:在這段人心惶惶的日子裡,我看到苦難中有上帝的恩典和賜福。當全世界停工、停學、停止一切活動時,已被破壞的大自然反而有了喘息的機會。以往,環保人士大力鼓吹環境保育的重要性,然而卻都不及這一次「地球停擺」來得更直接、實際和有效。這讓我認識到,上帝在疫情中對大自然有奇妙的保守與護理,也使我們得著益處。

 

此外,疫情讓我明白世上一切都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新冠疫情造成經濟衰退、店舖倒閉、人民失業,加上中美貿易戰等,全球股票及外匯巿場皆出現波動。許多人將自己的一生寄託於這些投資工具之上,但因著金融市場大瀉,一切都在瞬間化為烏有。這提醒了我,聖經傳道書1章14節所說的是何等真實:「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天地萬物都會改變,惟有上帝是信實不變的。

 

read_more

 

面對疫情,不再憂鬱

面對疫情,不再憂鬱

 

文/Serene,台灣

2020年最令全球關注的事件,莫過於新冠肺炎了。疫情爆發之初,人心惶惶。猶記得當時台灣口罩國家隊(註1)尚未成立,國內口罩被搶購一空,連帶醫院的口罩庫存也短缺了一陣子,醫護人員每天只能領取醫院所配給的口罩。而在醫院的精神科工作的我,相比內科醫師,雖然已經較少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但我不時還是需要去急診室評估和診斷病人的精神狀態。過程中,我難免會遇到不同症狀的患者,因此每次前往急診室前,我的心裡都有些擔憂。

 

疫情期間,政府與醫院設下不少管制措施,包括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限制訪客人數等,使得各科門診量減少。然而,精神科的求診人數卻出乎意料地不減反增,其中原因是有些人擔心手上沾染病毒,進而出現反覆洗手的強迫性行為,甚至洗上好幾個小時,造成皮膚脫皮潰爛;有些人每天收看有關新冠疫情的新聞,心情也跟著忐忑不安,結果出現恐慌症狀,如呼吸困難或胸悶、胸痛、心悸等等;有些人選擇居家隔離,失去與人互動的機會,他們也面對收入減少、失去工作、家庭經濟出現問題的壓力,使得自己情緒低落,甚至產生自殺念頭,需要到精神科求治。由此可見,不僅僅是健康照護體系,整個社會都因著這場疫情而受到嚴峻的挑戰。

 

疫情下保持身心健康

精神醫學是一門貼近生活的人文科學。儘管台灣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們的身心健康已經受到影響,精神科醫師自然無法置身事外。對於在疫情下如何保持良好精神心理健康,台灣精神醫學會提出了以下建議(註2):

 

  1. 雖然民眾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不過我們在接觸他人,包括潛在的患者或醫護人員時,需要保持同理心,盡可能避免嫌惡態度,並對一線的醫護及健康從業人員給予尊重。
  2. 對於情緒容易緊張的人,可能就不太適合接收過多有關疫情的新聞或消息。容易緊張者可以延長自己接受資訊的時間來延緩焦慮,且最好只接收官方所提供的相關資訊。
  3. 民眾應減少危險情境暴露,若要出門散步可選擇人少的場所。此外,醫療院所或有較高潛在風險的場所,非必要不進出。如果不得已需要進出,一定要戴上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4. 民眾應盡量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多使用電話、視訊、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等遠距通訊方式與親友聯繫,維持喜樂的心情。

 

但是,精神科藥物、心理治療和建議終究是治標不治本,不少人依舊會因著個性、環境等因素而陷入抑鬱的情緒中。這時候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 何其感恩,當我們感到焦慮、緊張、徬徨無助、孤單的時候,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向上帝訴說。不久前,就在疫情肆虐之時,教會停止了實體聚會,但弟兄姊妹們還是很努力地透過視訊保持聯繫,希望肢體之間能夠繼續互相扶持。每一週的網上團契結束前,弟兄姊妹都會為疫情禱告。當我隔著螢幕聽他們禱告時,我在醫院所累積的焦慮或擔憂情緒就會得到緩解。這些禱告讓從事一線醫護工作的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

 

上帝的話語帶來亮光

在聖經中,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到18節提到: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也同樣切合現代人的心靈需要。人在憂鬱時很容易陷入負面思緒,覺得沒有人能夠幫助自己,進而感到絕望,認為自己一無所有,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一般而言,當一名憂鬱症患者開始數算和感恩自己生命中所擁有的,知道有人能幫助他,且認知到自己並不孤單的時候,他的症狀就能夠得到緩解。

 

感謝上帝,祂賜予我一切所需,讓我可以透過禱告與祂連結,並從主內弟兄姊妹那裡得到最親密的支持與陪伴,而自己也有能力幫助他人。即便面對疫情的挑戰,且不知往後日子如何,但因知道上帝是我隨時的力量和幫助,一切都在祂的掌管之下,我混亂的心緒漸漸地平靜下來。在新冠疫苗和治療藥物研製成功前,我們都會一直處在疫情當中,除了減少外出、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社交距離之外,我們更要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上帝的話語是醫治我們心靈的最佳良藥,也是我們人生的指引,祈願我們的心中充滿從上帝而來的平安和喜樂,並把這份祝福傳遞給身邊的人。

 
註1:「口罩國家隊」是由台灣機具廠商組成,在新冠病毒爆發期間,為口罩廠商組裝生產機台,大幅提升口罩產能。
註2: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http://www.sop.org.tw/news/l_info.asp?/37.html

read_more

 

只管求問

醫生告訴這位住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婦人,她脫落的視網膜無法修補。於是,她學習盲文點字,使用手杖及導盲犬,開始過盲人的生活。15年後,這名婦人的人生有了轉機,因她的丈夫問另一名眼科醫生一個簡單的問題:「她可否得到醫治?」而答案卻是肯定的。這名醫生發覺婦人只是患有常見的白內障,所以先替她摘除了右眼的白內障。翌日,當眼墊取走後,她的視力恢復正常。後來,她左眼的手術也很成功。

救贖的盼望

這人看似無藥可救!他犯下8起槍擊案,造成6人死亡,以及將近1,500件縱火案,在1970年代令紐約市陷入恐慌。他會在犯罪現場留下嘲諷警察的信件,最終他被逮捕了。每項謀殺罪都使他被判處服刑25年,以致他被終身監禁。

代代相傳

我的女兒對少女神探南茜·茱兒(Nancy Drew)非常著迷。在過去的三週裡,她讀了至少十幾本南茜·茱兒系列的小說。坦白說,女兒對偵探小說的熱愛是家學淵源,因為我也非常喜歡南茜·茱兒,而我母親的書架上也珍藏著她在1960年代讀過的偵探小說藍色裝訂本。

再次跳動

在2012年,美國有個福音樂團創作了一首歌曲《告訴你的心再次跳動》。創作靈感是來自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的真實故事。這位醫生取出病患的心臟進行修復後,重新置入胸腔並輕輕按摩,但心臟卻沒有跳動。他又採取了更激烈的措施,但仍毫無動靜。最後,這個醫生跪在無意識的病人身邊對她說:「約翰遜小姐,我是你的外科醫生,手術順利完成,妳的心臟已修復好了。現在告訴妳的心再次跳動吧!」奇妙地,她的心就開始跳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