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六月 2020

序言 - 身處困境

序言

身處困境

 
廣東話

國語

那個月,我家發生了很多事。首先,我妻子接受了一個緊急手術,術後必須對抗體內的毒素。接著,我女兒也接受了一個高難度手術。僅僅幾天後,我的孫子因為肺炎和支氣管炎入院。那段日子真是充滿挑戰與挫折,令人沮喪。但事情遠不止如此。

 

身為牧師,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探訪住院的人。有時我去那兒慶祝嬰兒的誕生,但大多數時候並不是那麼開心的,卻又非去不可。當我們遭遇痛苦時,我們需要幫助,需要禱告,也需要鼓勵。

 

如今,我家前所未有地需要那樣的鼓勵—而其他人就來幫助我們。有人送來食物,也有人寫卡片。牧師們來電問候。醫護人員很友善,常常鼓勵我們。我們領受到那樣的憐恤,覺得很不好意思,同時又很激動,部分原因是我們實在太需要那樣的關愛了。

 

當痛苦和疾病來臨時,我們發現自己何等脆弱。我們痛苦掙扎, 失去力量。即使是最關心我們的朋友或摯愛都幫不上忙。我們無法靠自己面對這一切—但我們可以倚靠上帝。

 

聖經講述了很多關於這位天父的事,但當困難臨到的時候,我們才切身體會到,祂是我們最需要的、隨時的幫助。祂足以彌補我們的不足;祂極其信實,每天早晨都賜下新的憐憫。祂在聖經裡對我們所表達的關愛,不再只是信仰上的安慰。祂的話語真是我們盼望和信心的根基。

 

這本特輯是專門為那些遭遇痛苦的人以及關心他們的人而寫的。當中的靈修文章選自《靈命日糧》,它們提醒讀者,上帝賜力量給軟弱的人,賜盼望給絕望的人。上帝就在我們所處之地與我們相遇,迎接我們投入祂的懷抱,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呼求祂,祂就與我們同在,我們永不孤單。在痛苦之路上,祂與我們同行。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15章13節)。就在此刻,這位使人有盼望的上帝與我們同在。在艱難的日子裡,願祂以大能大力安慰你和你所愛的人。

 

—柯貝爾

 

回主頁

下一篇>>

因祂活著

新冠病毒猶如獅子猛獸一樣侵襲全人類,整個世界好像被烏雲籠罩一般,我們無處可逃。我們能依靠誰呢?誰能靠得住呢?

因祂活著

閱讀更多

新冠病毒猶如獅子猛獸一樣侵襲全人類,整個世界好像被烏雲籠罩一般,我們無處可逃。我們能依靠誰呢?誰能靠得住呢?

上帝的事

陳偉大部分的同事對基督信仰所知甚少,也不太在乎,但是他們都知道陳偉很在意。在接近復活節的某一天,有位同事偶然提到,他們聽說復活節和逾越節有關,但不知道兩者有何關聯,於是他問陳偉說:「嘿!小陳!你懂這些上帝的事。可以解釋一下什麼是逾越節嗎?」

認識上帝,哪怕不明白祂的作為

主題文章 4

認識上帝,哪怕不明白祂的作為

 
廣東話

國語

有時候,苦難似乎沒有盡頭,而我們在等待中感到厭煩。我常常反覆思想一節很喜歡的經文,那就是以賽亞書60章22節:「我──耶和華到了時候必速速成就這事」(和合本修訂版)。上帝不會耽擱,也不會倉促行事──這個提醒多麼重要啊!就在我們等到厭煩之時,祂正以我們看不見或不知道的方式動工。所以,我們對上帝有信心,是因為祂向我們保證了,時機一到,祂就不會再讓我們等待。我們可以從上帝那裡支取信心,這樣就能耐心而平靜地等待祂按照自己的時間和方式來動工。

 

苦難常常讓我們產生靈性上的困惑。上帝有能力醫治,為什麼不醫治呢?為什麼上帝容許這樣的事發生?為什麼上帝不改變我的處境呢?我們常常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上帝的作為或不作為,就倍感困惑,不得其解。不管我們用什麼字眼來發問,歸根結底,那個讓我們深受折磨的問題都是:為什麼?

 

也許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為什麼」(whys),但我們可以認識上帝是「誰」(who)。我們可以透過非常個人的方式來認識有關上帝之非凡本質的真理──祂的愛永不止息,祂的信實極其廣大。正如使徒彼得所應許的那樣,我們因著認識上帝,就會找到無限的恩惠和平安(參彼得後書1章2節──中譯本編者註)。

 

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健康或成功,而是與主的關係。我們得救的那一刻,就與主建立了個人的關係。我們一旦從聖靈生,進入上帝的家,就成為祂屬靈國度的成員了(參約翰福音3章5節──中譯本編者註)。

 

 

我們生來就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參以弗所書4章18節──中譯本編者註),一心追求自己想要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聖經說,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上,在肉體中活著,在靈裡卻是死的。使徒保羅寫道:「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章23節)。

 

但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上帝非常愛我們,甚至差派祂自己的兒子耶穌來到世上,把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耶穌活出了完美的生命,祂為了解決我們與天父隔絕這個問題,就替我們死,把自己獻上,作了完美的祭物,付了罪的工價。祂還從死裡復活,證明自己已經替我們死,並付清一切罪的代價。

 

沒有人能夠贏得與上帝的關係,這段關係是上帝出於愛和憐憫而賜給人的。沒有人能因自己的好品德而得救;我們得救是因為相信耶穌:「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章8-9節)。你只要懷著孩子般簡單的信心,就能與造你的那位上帝建立個人的關係。

 

你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

 

本文的英文版節選自M. 以斯帖・洛夫喬伊所著的The Sweet Side of Suffering一書,蒙探索書屋(Discovery House)允准使用。
欲瞭解該書的內容,可瀏覽以下網址:https://discoveryhouse.org.uk/books/teenage-and-young-adults/sm818

 

<<上一篇

回主頁

奇妙主名

主題文章 3

奇妙主名

 
廣東話

國語

名字很重要。孩子出生前,我們會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去考慮給他們起什麼名字,這件事有時頗令人頭疼。我們要設想別人可能會給他們起什麼綽號;名字的縮寫是否可以接受;對小孩子來說,名字會不會顯得太老成,等孩子長大後,名字又會不會顯得太幼稚。我們不希望給孩子起太過時的名字,但也不希望他們和許多人重名……

 

天父上帝也為自己的孩子起名,而且每個名字的意義都很深刻。在基督降世的幾個世紀之前,先知以賽亞就宣佈了上帝為祂兒子所起的名字。在那段耳熟能詳的奇妙經文中,他宣告:「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賽亞書9章6節)。這些名字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們不僅是上帝兒子的名字,更表明了祂的身分。它們描述了祂的特徵,啟示了祂的本質。它們還清楚地指出,無論我們的境遇如何,祂都有足夠的能力來幫助我們。

 

 

一位明智而奇妙的策士

首先,上帝為自己的兒子選了「奇妙策士」這個名字。面對苦難時,我們極其需要尋求良策。情緒往往會妨礙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們是當事人,很難客觀地看事情;我們身心俱疲,難以明智地做決定。雖然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輔導員或顧問可以幫助我們,但他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他們不能洞察我們內心的隱祕之處,也不能體會我們有多麼痛苦。他們所知道的,不外乎我們告訴他們和想讓他們看到的那些事情。想想看,上帝願意親自做我們的策士,這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事情啊。祂瞭解我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覺,明白我們的處境,知道什麼才是真正最好的,也清楚最後的結局。祂向我們保證:「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詩篇32篇8節)……

 

 

一位滿有大能的中保

祂還選了「全能的上帝」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在英文聖經中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一是以賽亞書9章6節所用的字眼「Mighty God」(意思是「大能的上帝」),二是別的經文所用的字眼「Almighty God」(意思是「全能的上帝」)。我更喜歡後者,因為上帝不僅大有能力(mighty),而且是全能的(all-mighty)!我喜歡這個名字所帶出的提醒:上帝的權能和力量是無限的。在苦難中,我們往往面臨諸多境況,真的很需要一位全能的上帝。有些問題是沒有任何人能解決的,有些需求甚至連最有愛心的朋友也無法滿足。我們需要一位滿有大能的中保,祂可以使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每當我們需要一位上帝時,祂的權能和力量都是充足的。

 

在整本聖經中,上帝都清楚地提醒我們祂的權能和力量。看一看先知耶利米和上帝之間的對話吧。耶利米如此祈禱:「主耶和華啊,祢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在祢沒有難成的事」(耶利米書32章17節)。他承認,只要看一眼受造之物,就會確信上帝無所不能。接下來,他繼續祈禱,宣告上帝的力量和權能。但結束禱告時,他卻因為上帝叫他去做的事情而有些擔憂。

 

上帝首先回應說,祂不僅是萬物的創造主,也是全人類(包括耶利米)的主。祂接著問:「豈有我難成的事嗎?」(耶利米書32章27節)我覺得上帝用這個反問句溫柔地提醒耶利米不要忘記自己所說過的話。祂是上帝,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瓦萊麗的經歷充滿了全能上帝的印記。當她和丈夫迎來一個健康的男嬰、初次為人父母時,他們感到很自豪,也期盼著從夫婦二人榮升為三口之家的喜樂生活。但是,瓦萊麗分娩後不久,身體突然沒了反應。隨後的幾個小時令人很焦慮,而她恢復健康的希望十分渺茫。醫生們認為她的預後情況會很糟糕,因而他們也沒說什麼鼓舞人心的話。他們斷定,如果她倖存下來,那麼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做心臟移植手術。不僅如此,身體的創傷已經嚴重損害了她的視力。

 

瓦萊麗生病的消息一傳出來,就有人號召為她禱告,而弟兄姐妹立即響應。即使是我們當中不認識瓦萊麗和馬特的弟兄姐妹也同樣願意分擔他們的痛苦。我兒子是他們的牧師。有一天,他去探望瓦萊麗,發現瓦萊麗一如既往,完全沒有反應。兩天之後,他再去一趟,卻發現瓦萊麗正坐在椅子上,而瓦萊麗的丈夫和新生兒則陪伴在旁。(當時,瓦萊麗還沒想起來自己曾經懷孕,卻發現自己有個嬰兒,所以相當吃驚。)今天,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瓦萊麗的身體狀況繼續好轉。她的視力正逐漸恢復,醫生們也說她的心臟已經好轉且變得更加強壯,所以她不再需要做移植手術了。

 

這就是全能上帝的作為!在當今的時代,有許多奇妙的事情都可以透過醫學方法來完成,但哪怕是現代醫學也有其局限性。有些時候,譬如瓦萊麗生病之時,真的沒有任何人能找到答案或解決方法。不過,「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參但以理書2章28節──中譯本編者註),祂的名字是全能者!

 

 

一位永在的父

接下來我們要看上帝給耶穌所起的另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對我來說特別有意義。想像一下,一個處在嬰兒期的孩子被命名為「永在的父」。但是,上帝藉著這個名字傳達了一個奇妙的真理,那就是:這個孩子不僅僅是上帝的兒子並以上帝的名字來命名;祂還是上帝本身,上帝一切的豐盛都在祂裡面。這不是一個迷你版的上帝,也不是上帝的複製品;這個嬰孩 「本有上帝的形象」(腓立比書2章6節),而上帝的形象就是永在的父的形象,祂的心腸就是永在的父的心腸。

 

這個名字之所以對我特別重要,是因為我地上的父親。無論我遭受什麼傷痛,經歷怎樣的破碎,還是身陷恐懼,或遇到煩惱,我都會告訴他,因為我深信他愛我,我有權去找他。就像我父親歡迎我一樣,有一位上帝也總是伸開雙臂等待你,永遠歡迎你。祂不會讓你失望,也不會把你推開。祂會傾聽你說話,關愛你,呵護你,並且供應你的需要。祂還能以深厚的愛來醫治你、安慰你,這份愛是我們都無法理解的。祂是你永生的父,你就信靠祂兒子奇妙的名字,滿懷信心地去找祂吧。

 

 

平安的泉源──祂指引和保護我們

我們傷心痛苦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可是心中沒有平安。我們可能會感到恐慌不安、萬念俱灰、氣憤填膺或悲痛欲絕。所有這些情緒都會使我們沒有平安。平安並不是苦難的自然產物。然而,它可以是超自然的產物,因為我們有「和平的君」──這是上帝在以賽亞書9章6節中藉著先知的預言給基督的最後一個名字。

 

當周圍的一切都分崩離析時,你怎麼才能找到平安?當生活的每個方面都動蕩不安時,你如何能獲得平安?當你正身處痛苦的深淵時,你怎能尋得平安?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我們要找到平安,就得找到平安的泉源──奇妙的「和平的君」……

 

我的好朋友凱希最近遇到了很不確定又非常可怕的事情。幾週前,她的父母都失蹤了。就算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個消息也足以令人揪心,更何況他們倆的情況並不好。她的母親患有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而她的父親也同樣患有阿茲海默症。就像有些阿茲海默症患者一樣,她的母親動不動就大發脾氣,有一次還將看護員推出車外,搶過車鑰匙,便載著丈夫飛馳而去。

 

為了找到凱希的父母,大家已經展開了密集的搜索。在這幾週裡,凱希要處理自己的各種情緒──在這種時候,有這些情緒是正常的。但很顯然,在這段令人擔驚受怕的日子裡,她最主要的感受是覺得很平安。她沒有垂頭喪氣,反而將目光聚焦於引領她的上帝,而非眼前的驚濤駭浪。

 

 

聖經中有兩個展示平安的意象,對我很有幫助。首先,保羅如此敦促歌羅西教會的信徒:「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歌羅西書3章15節)。然後,他向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保證:「上帝所賜那超越人所能瞭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7節,和合本修訂版)

 

在第一個意象中,保羅鼓勵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讓上帝所賜的平安做主,讓祂的平安掌管所有其他情緒。第二個意象是讓平安常駐我們的心門,時刻守護我們的心懷意念。那些可怕的想法,那些苦毒和憤怒的感受,都被平安拒之門外。

 

請留意保羅所說的關於平安的兩個重點。第一,上帝所賜的平安是「超越人所能瞭解的」,絲毫沒有邏輯可言。正當各種情緒紛至沓來的時刻,平安就這麼不合邏輯地賜給了我們。第二,平安是「在基督耶穌裡」找到的。我們無法像變魔術一樣把它變出來,也不能用意念讓它從無到有。平安有其泉源,那就是「和平的君」。

 

 

祂名字的大能

當我們遭受苦難時,以上每一個名字都對我們很重要;更何況,這些名字合在一起,真是意義非凡!我喜歡上帝的整全性(wholeness),祂為自己的兒子取了不同的名字,這些名字合在一起,就讓我們看見祂的榮耀,並且知道祂是無所不能的。

 

試想一下──如果祂是一位慈父,卻沒有智慧;又或者,祂滿有慈愛和智慧,卻沒有能力去幫助祂所愛的人、把祂所知道最好的東西給他們──那會怎樣呢?然而,我們知道祂是全智、全愛、全能的,所以我們可以在祂所賜的平安中得享安息。祂是一位多麼完美的上帝啊!

 

當我們奉天父為自己的兒子所取的名來到祂面前禱告時,我們的禱告會帶來改變。這些名字所蘊含的力量,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幫助我們。

 

本文的英文版節選自M. 以斯帖・洛夫喬伊所著的The Sweet Side of Suffering一書,蒙探索書屋(Discovery House)允准使用。
欲瞭解該書的內容,可瀏覽以下網址:https://discoveryhouse.org.uk/books/teenage-and-young-adults/sm818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認識上帝,便得安慰

主題文章 2

認識上帝,便得安慰

 
廣東話

國語

「為什麼我在非洲看到的星星數量遠比在家鄉的多呢?」若干年前,我在布吉納法索的時候曾問過朋友這樣一個問題。那晚的星星如此眾多,是我前所未見的。萬點繁星,羅列在漆黑的夜空中,分外迷人。

 

我朋友的回答很簡單,那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到過這麼漆黑的地方。我住的地方有很多光,這些光掩蓋了星星的亮光,所以我只能看見很少的星星。在非洲那個一片漆黑的夜晚,附近沒有城市的燈光驅趕黑暗,我便能清楚地看見星光。之後,每當我經歷人生的黑暗時期──那時,我被黑暗籠罩──我常常會想起那晚的情景。正因為背景幽暗,我才能比以前更清楚地看見上帝的屬性和特質。

 

在平順安穩、無比明媚的日子裡,我們往往會忽視上帝的奇妙作為,錯過與祂親密互動的機會;但是,當苦難來臨、黑暗籠罩一切之時,我們會看見以前從未覺察到的點點光輝。它們真是豔麗奪目。偉大的佈道家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曾說:「上帝的子民往往在最糟糕的情況中看見上帝最美善的一面。」

 

在這個方面,約伯是最好的例子。一提到約伯的名字,人們就會聯想到苦難,他的遭遇無人能及。然而,約伯忍受了一切的苦難之後,如此宣告:「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約伯記42章5節)。主啊,如今我在患難中──在極其黑暗的背景之下──親眼看見祢。現在,我不只知道有關祢的事情,我認識祢了!透過苦難,上帝打破了約伯對祂的認知,讓約伯親眼看見祂是實實在在的上帝。我們也可以有同樣的經歷。我深信,將來我們若回頭看看如今所承受的痛苦,就同樣能在自己所遭受的苦難中親眼看見上帝。

 

 

祂的信實廣大

透過苦難,我們可以認識上帝哪些特定的屬性呢?對我而言,有兩個方面尤為突出,宛若那天夜裡最閃亮的星星。丈夫彼得和我為婚禮挑選詩歌時,選擇了《祢的信實廣大》。我們選擇這首聖詩,是因為它見證了上帝在我們結婚之前如何信實地帶領我們,使我們能迎來這美妙的時刻。它是我們的得勝之歌──至少我們當時是那麼認為的。但我們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它竟成為我們婚後第一年的主題。在這一年裡,我們遭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考驗,也面對了許多困難。

 

先知耶利米在耶利米哀歌3章23節中宣告了上帝的信實,這節經文我從前就讀過很多次,卻總是沒有仔細留意他說那番話時的背景。耶利米先知是否在諸多大好日子中的某一天,情不自禁地讚美上帝,說祂極其信實?倘若我們認為,他發表那個宣言的時候,上帝的信實是顯而易見的,日常生活也證明慈愛的天父既美善又信實,那麼我們的想法似乎是合理的。但事實根本不是那樣的。當耶利米宣告那個有關上帝的真理時,他所處的環境並不能證明上帝的信實廣大。

 

事實上,當時耶利米正深陷個人和民族的苦難之中。對我來說,耶利米的處境使他的話語更加有分量。這不是某個人想出來的動聽格言,預備讓作曲家將其譜成歌曲;這也不是朗朗上口的基督教標語,讓人掛在牆上或繡在枕頭上。這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吶喊──他在最糟糕的處境中,依然不停地宣告自己對上帝的認識都是千真萬確的,儘管他正身處黑暗。

 

這也是詩篇作者的見證。在詩篇89篇8節中,他宣告:「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啊,哪一個大能者像祢耶和華?祢的信實是在祢的四圍。」我非常喜歡的經文──以賽亞書11章5節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在這節經文中,作者形象地描繪了上帝的信實圍繞著他的畫面:「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

 

 

這節經文對我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因為曾經有一根帶子幫助我渡過難關。那時,我有三個學齡前的孩子,每次出外購物都是一次冒險。事實上,要不是人不能沒有食物,我可能完全不會去雜貨店買東西呢!你要怎樣搞定兩個剛學步的幼童和一個還要有人抱著的嬰兒──尤其是在車來車往的停車場?我是用一件外套來解決問題的。我特意買了一件腰部有帶子的外套。於是,我手裡抱著斯蒂文,讓戴比和丹尼嚴格遵守我的指示,每人拉住帶子的一端(我警告他們,要是鬆手的話,就會面臨可怕的後果)。孩子們知道,我說會有「可怕的後果」,那可是說到做到,因此他們都照我的話去做,這樣就很安全。

 

就在那段令人恐懼的日子裡,我第一次發現上帝向我保證:我可以緊緊抓住祂的信實,這樣就會很安全……上帝給我的經文是以賽亞書11章5節:「公義必當他的腰帶,信實必當他脅下的帶子。」那一刻,我的腦海裡出現了孩子們拉著我的外套帶子的畫面。現在我就是個孩子,正在經過一個可怕的地方。但我緊緊抓住上帝的信實,祂信實的帶子保護我的安全,就像我的帶子保護了我的孩子們的安全一樣。

 

 

永不止息的愛

耶利米在深陷痛苦時還指引我們去觀看另外一顆在苦難夜空裡閃耀的星星。他在耶利米哀歌3章21-22節中宣告:「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耶利米將自己的盼望建立在上帝的愛永不止息這一真理之上。

 

我非常喜歡聖經常常把「永不止息」和「愛」放在一起……上帝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們保證,祂的愛永不止息。耶利米的話不僅記錄了他個人所遭受的苦難,還啟示了上帝的真理,並且在我們生命中的黑暗日子裡教導我們認識這位上帝。上帝是信實的,祂的愛永不止息。在耶利米所處的時代,這是千真萬確的;在數個世紀之後的今天,依然如此。

 

最近,彼得到我工作的地方,澄清了一些他之前講過的話。他正要離開的時候,我對他說:「你不需要跟我解釋,你的心意我都懂。」我的確都懂。對於他所懷的動機,尤其是那些對我的動機,我完全有信心。這正是上帝希望我們面對祂的時候能擁有的態度──對祂的心意和祂永不止息的愛有信心。苦難往往是我們明白上帝心意的機會。我們學習完全相信祂對我們所懷的動機,相信祂要我們得益處的意念。祂要我們相信祂的心意,哪怕有時候我們並不明白祂行事的方式。

 

幾年前,我的外甥傑夫瑞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他出生的時候身體就有很多問題,動了好幾次大手術。此後,他的健康狀況明顯好轉,我們都很受鼓舞。但有一天晚上,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他的肝臟衰竭了;然後,我們收到一個出乎意外且令人震驚的電話,得知他去世了。我們真的非常疑惑不解!我們一直以為上帝已經在傑夫瑞的生命中動工,並且心懷盼望,覺得他會活下來。我們甚至看過上帝在這寶貴的小男孩身上做一些奇妙的工作。結果他死了。

 

傑夫瑞離世之後,上帝給了我下面這些話,它們表達了我在面對不能理解的事情和處境時的心情。我把這些話寫下來,見證我在黑暗中所看到的亮光。

 

親愛的上帝,祢手所行之事,我不能理解。我完全不明白祢為何要讓我們如此悲痛。但是,主啊,祢的話語提醒我,現在我只知道事情的一部分。主啊,在我得知事情的全貌之前,讓我相信祢的心意。

 

 

最近,一位朋友提起他同事一度患上嚴重抑鬱症的事。馬特是一位廣受喜愛的教授,許多預備開始服事的年輕人都深受他的影響。他怎麼會抑鬱呢?上帝在哪裡?正當馬特提出這些尖銳的問題時,他突然感受到上帝溫柔的同在,彷彿聽見上帝輕聲細語地向他保證:「看著我的眼,而不是我的手。」那一刻,馬特全然相信天父上帝的愛。雖然他仍然不明白上帝的手在他生命中的作為,但他相信上帝眼中所流露出來的愛。

 

上帝不總是給我們答案,但祂應許給我們永永遠遠都不會止息的愛。我們可以從祂的眼中看到這份愛,從祂的聲音中聽出祂的愛意。聽一聽耶利米書29章11節怎麼說吧:「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這節經文常常被人引用,為人熟知,但這不會削減它所帶出的盼望,因為上帝讓我們見微知著,看到祂的憐憫之心。有多少次,我們在苦難中失去了盼望?有多少次,我們面對未知的前途,心中恐懼不已?那番話是上帝特別對以色列民說的,但我們知道祂永不改變。祂在那個時代向子民所顯明的心意,現在也同樣向我們顯明。值得注意的是,這節經文並沒有應許凡事順利。它也沒有保證我們會明白上帝所有的旨意。但是,它給我們完全的確據,就是上帝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並且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使我們得益處。

 

本文的英文版節選自M. 以斯帖・洛夫喬伊所著的The Sweet Side of Suffering一書,蒙探索書屋(Discovery House)允准使用。
欲瞭解該書的內容,可瀏覽以下網址:https://discoveryhouse.org.uk/books/teenage-and-young-adults/sm818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主題文章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廣東話

國語

有一天,一個名叫大衛的年輕人正在看守羊群。他突然有個想法,覺得上帝就像一位牧人。他想到羊群既無助又缺乏防禦能力,時刻都需要有人照料。他又想到羊群會傻傻地偏離安全的道路,一直都需要有人指引。他也想到羊群花了許多時間,並且萬般忍耐,才終於信任他,跟隨他。他回想起自己帶領羊群脫離危險時,牠們緊緊依偎在他腳邊的情景。他仔細思考這件事:身為牧人,他必須為羊群著想,為牠們搏鬥,保護牠們,為牠們尋找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邊。他回想起為羊群包紮傷口的情景,也驚訝地發現自己必須再三拯救牠們,否則牠們就會受傷。然而,沒有一隻羊意識到自己被照料得如此周到。他心想:是啊,上帝真像一位好牧人。

 

古時的牧人知道自己所看管的每一隻羊的名字。他們熟知羊群的一切──牠們的特性、外形特徵和偏好。那時的牧人不會驅趕羊群,而是引領牠們。早晨,牧人用獨特的嗓音來呼喚羊群,每一隻羊都會起來,跟隨主人到牧場去。即使有兩個牧人同時呼喚自己的羊,而這兩群羊是待在一起的,牠們也絕不會跟錯牧人。為了讓羊群安然吃喝,牧人會在荒野尋找青草地和安全的水源;與此同時,羊群整天都跟隨著自己的牧人。

 

 

每年都有一些時候,牧人必須把羊群帶到更偏遠的曠野。這些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是獵食動物出沒的地方。但是,羊群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牧人腰裡都掛著「竿」(沉重的棍棒),手裡都拿著牧羊「杖」。牧羊杖的一端有個彎鉤,可以用來把羊從危險之地救出來,或者阻止羊到處亂跑。竿則是用來驅趕野獸的武器。大衛說:「有時獅子來了,有時熊來了,從群中抓走一隻羔羊。我就追趕牠,擊打牠,把羔羊從牠口中救出來。」(撒母耳記上17章34-35節,和合本修訂版)

 

牧人整天都與羊群在一起,細心照料牠們,保護牠們不受任何傷害。若有一隻羊迷了路,牧人就去尋找,直到找著為止。然後,他會把羊扛在肩上,帶回家裡。到了傍晚,牧人會把羊群帶到安全的羊圈裡,自己則睡在門口保護牠們。

 

一個好牧人,從來不會撇下自己的羊。若沒有牧人,羊群就會迷路。只要有牧人同在,羊群的生命就有保障。大衛寫詩篇23篇時,大概也想到這樣一位好牧人吧。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至缺乏。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祢與我同在;
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
祢為我擺設筵席。
祢用油膏了我的頭,
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
直到永遠!

 

 

這位牧人會呼喚我們,無論我們的回音多麼微小,祂都留心聽。祂聽得見最微弱的哭泣聲。即使我們沒有回應,祂也不會放棄或者走開。我們向祂求助,祂就馬上迎接我們。祂始終都在我們身邊。「凡求告耶和華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篇145篇18節)。上帝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愛我們。愛是上帝的本性;因為「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節),祂無法不愛我們。

 

你有無法言喻的哀傷嗎?有難以描述的傷痛嗎?心裡有說不出的痛苦嗎?請來到創造你心靈的主面前吧。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我們若靠自己,就只會坐立不安,總覺得還有些事物值得我們去瞭解和喜愛。然而,上帝不會讓我們獨自面對。正如詩篇23篇2節所說,祂使我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們到可安歇的水邊。這裡的動詞表明,牧人正溫和地勸說自己的羊群──堅持不懈地耐心鼓勵牠們前往可以充飢解渴的地方。

 

在大衛的時代,牧人會把乾渴的羊群領到「青草地」,這是沙漠裡的綠洲。若沒有牧人的引導,羊群就會走進曠野,倒斃在那裡。經驗豐富的牧人都很熟悉地形,會督促羊群到熟悉的草地和溪水旁,羊群在那裡可以吃草,還能躺臥休息。

 

這個畫面的重點,並不是羊群在吃草和飲水,而是牠們正躺臥休息。「領」這個動詞表明,牧人與羊群的步履緩慢而悠閒。這是一個恬靜而安寧,令人滿足而放鬆的情景。一般情況下,牧人清晨會在崎嶇不平的牧場裡放羊,上午則把羊群帶到較好的草地上,中午就到陰涼的綠洲上休息。

 

 

羊群躺臥在「可安歇的水邊」這個畫面,強調的是安息的概念──那是我們的慾望都得到滿足的狀態。早期基督教神學家及哲學家奧古斯丁(Augustine)曾如此呼求:「我如何能在祢裡面安息呢?……如此一來,我就不會坐立不安,還能抓住祢的手──祢是我生命中的至寶。」這一切都從上帝開始。「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篇23篇2節)。好牧人「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著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約翰福音10章3-4節)。

 

上帝踏出了第一步。祂主動呼喚我們,領我們到可安歇的地方。不是因為我們尋找上帝,而是因為上帝尋找我們。我們內心深處有一片為上帝存留的地方。我們受造是為了上帝,若沒有祂的愛,我們就會感到孤獨和空虛,因而痛苦不已。祂從宇宙的深處向我們的內心呼喚。大衛如此描述這一情景:「祢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祢說:『耶和華啊,祢的面我正要尋求』」(詩篇27篇8節)。上帝向大衛內心深處所說的話,表明了祂心中的願望:「你們要尋求我的面。」而大衛回應說:「耶和華啊,我要尋求祢的面。」

 

的確如此,上帝呼喚我們──祂尋找我們,好讓我們尋求祂──我們的心也渴慕祂。上帝要領我們到「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邊」,這些指的是什麼?這地方在哪裡呢?這些比喻背後的真實意義是什麼呢?上帝自己就是我們真正的青草地(參耶利米書50章7節,英文新國際版),是我們可安歇的水邊。祂是我們真正的糧食,是我們的活水。我們若不吃這糧食、喝這活水,就必定會又飢又渴。

 

人的心靈感到飢餓,惟有上帝能使之飽足。人的心靈感到乾渴,惟有上帝能為之解渴。耶穌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章27、35節)

 

 

可是,我們如何才能以上帝為「糧食」和「活水」呢?這些象徵性的比喻,意味著什麼?我們要那樣做,就要先與上帝「見面」──這也是建立任何關係的第一步。大衛說:「上帝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上帝,就是永生上帝;我幾時得朝見上帝呢?」(詩篇42篇1-2節)

 

上帝有真實的位格。祂不是人所杜撰的事物,不是一個概念,不是一個理論,也不是我們自己的投影。無可否認,祂是真實存在的──比我們所能想像的更加真實。正如大衛所說──他用了一個常見的字眼──我們可以「見」到上帝。陶恕(A. W. Tozer)寫道:

 

上帝是有位格的,我們能與祂建立關係,就像與任何人建立關係一樣。上帝是有位格的,在祂內心深處,祂像任何人一樣,有思想、有意志、有喜好、有感受、有愛、有願望,也會感到痛苦。上帝是有位格的,我們若願意敞開心門與祂建立奇妙的親密關係,就會與祂越來越親近,更加認識祂。
 

事實就是如此,但問題是:我們願意為了見祂而做好準備嗎?即使我們只是略微靠近祂,祂也會回應我們;然而,我們與祂之間的距離,取決於我們有多麼渴望與祂親近。摩西曾應許說:「你們……尋求耶和華──你的上帝……就必尋見」;但他還加上這個前提──「你若盡心盡性尋求祂」(申命記4章29節,和合本修訂版)。

 

我們尋求上帝,無須很費力或花很多時間。祂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的心裡(羅馬書10章8-9節),但祂不會闖進來。祂呼喚我們,等待我們回應。我們與祂的關係會不會發展下去,取決於我們自己是否渴望與祂交往──認識祂。

 

奧古斯丁說,我們「在人群中很難看見」上帝,「要在隱祕的地方,才能看見」。

 

耶穌說:「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那在隱祕中的父禱告」(馬太福音6章6節,和合本修訂版)。在那裡,上帝會與你見面。

 

本文改編自羅大衛所著的探索叢書小冊子《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欲瞭解該小冊子的內容,可瀏覽以下網址:https://traditional-odb.org/ds/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回主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