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文章 靈命日糧事工

學無止境

但你所學習的⋯⋯要存在心裡⋯⋯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提摩太後書3章14-15節

雪麗總是手不釋卷,當他人都在看電視或是玩電玩時,她卻埋首於書本當中。

雪麗對閱讀的熱愛,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她的家人經常探訪開書店的叔公與嬸婆。在那裡,雪麗坐在叔公的膝上,聽他唸書,而叔公把她帶進書本的奇妙快樂世界裡。

幾十個世紀以前,一個名叫提摩太的年輕人,也在學習的道路上得到指引。保羅在最後一封書信中指出,提摩太最早認識聖經是源自他的祖母與母親 (提摩太後書1章5節) 。接著保羅勉勵提摩太持守基督的道,因為他「從小明白聖經」 (提摩太後書3章14-15節) 。

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樂於學習,並追求屬靈生命的成長。閱讀與研習是學習的主要部分,但我們也需要別人的鼓勵和教導。

誰曾幫助你在信仰中成長?你所學到的可以轉而幫助誰呢?這是讓我們對上帝更加感恩,並且鞏固我們與祂的關係的好方法。

主啊!請賜給我們終身學習的渴望,好讓我們得以每天與祢更加親近。感謝祢,賜下那些激勵我們去認識祢的人。
閱讀聖經並非要得知識,而是要讓主來改變你。

作者: 費丹尼 其他作者

上一篇:裝備齊全
下一篇:成長需要時間
回主頁

裝備齊全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

卡爾·艾爾森納(KarlElsener)是19世紀瑞士一名手術器材的設計師,多年來他致力於改善軍刀,今日他的瑞士刀以多樣性和實用性聞名於世。其中一款瑞士刀包含了刀片、鋸子、剪刀、放大鏡、開瓶器、螺絲起子、尺、牙籤、筆以及其他工具。如果你在野外露營,這款工具必然讓你感到裝備齊全,安心無慮。

我們的靈命也需要一些裝備,才能在充滿罪惡的世界中生存。上帝賜給我們聖經,就像一把屬靈的瑞士刀。保羅寫到:「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

原文中預備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完全裝備好或合適的裝備」。聖經如何裝備我們走每天的旅程呢?它以屬靈真理來教訓我們,顯明我們的錯誤來督責我們,揭示我們的罪性來使人歸正,教導我們過一個公義的生活。再沒有其他更寶貴的工具,能像聖經這樣成為我們的屬靈裝備,使靈命成長。

主,感謝祢用祢所默示的話語裝備我們。
祢已給了我們為祢而活所需的工具。
幫助我們花時間好好閱讀聖經,
且跟從祢所吩咐我們的。阿們。
聖經是靈命成長的營養來源。

作者: 費丹尼 其他作者

上一篇:老毛病
下一篇:學無止境
回主頁

老毛病

因為祂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

有一次,當我讀到手機上的簡訊,頓時火冒三丈、怒氣上騰。我正準備要用惡毒的話語回覆對方,但就在這一刻,內心有聲音勸我冷靜下來,待明天才回覆。第二天早上,經過一夜的休息,之前讓我氣憤填膺的事情,其實是小事一樁。我會這麼在乎、這麼生氣,是因為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情況。

坦白說,有時在回應一些事時,我經常會忍不住想發脾氣。我發現自己必須不斷地操練聖經中熟悉的真理,例如:「生氣卻不要犯罪」(以弗所書4章26節) ,以及「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章4節) 。

值得感恩的是,上帝已經將祂的聖靈賜給我們,幫助我們戰勝內心的罪惡。使徒保羅與彼得稱之為「藉著聖靈得成聖潔」(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彼得前書1章2節)。缺少祂的能力,我們就無法改變;但是,得著祂賜的能力,我們必能得勝。

主,感謝祢在我內心動工。我願祢來改變我的心,請幫
助我願意聆聽祢的聲音,願意讓祢來塑造我。
學習更像基督,乃是一生的功課。

作者: 謝葆芳其他作者

上一篇:橘子或牛奶?
下一篇:裝備齊全
回主頁

橘子或牛奶?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 —希伯來書5章14節

我告訴小女兒,有人會帶三個月大的小男嬰來我們家做客,她很開心。她以小孩的待客之道,建議我們與小嬰兒分享一些食物。她認為,小嬰兒應該會喜歡我們放在廚房桌子上那些鮮嫩多汁的橘子。我向她解釋,這個小嬰兒還只能喝奶,但他長大一些以後,可能會喜歡吃橘子。

聖經以類似的概念,來描述信徒對靈糧的需求。經文的基要真理就像是牛奶,幫助初信者茁壯成長(彼得前書2章2-3節)。相對而言,「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希伯來書5章14節)。那些花時間思考和理解基本真理的信徒,可以進一步鑽研其他聖經道理,並開始教導他人這些真理。靈命成熟的收穫,就是得到識別的能力(14節)、屬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書2章6節),以及向人傳遞上帝話語的能力(希伯來書5章12節)。

上帝就像慈父一樣,希望我們靈命成長。祂知道,我們只喝靈奶並非是最有益處的。祂要我們成長,享受美味的乾糧。

親愛主,求祢幫助我對祢話語有更深的認識。
當我追求祢的真理,
求祢的聖靈引導我且啟迪我的心,
使我可以走在祢的道路之上。
當信心被澆灌,靈命就會成長。

作者: 史珍妮 | 其他作者

上一篇:咀嚼時期
下一篇:老毛病
回主頁

咀嚼時期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章6節

最近妻子送給我一隻拉布拉多的幼犬,我們給牠取名為麥斯。有一天,我在書房做事,麥斯就在我跟前。當我在書桌前全神貫注時,突然聽到身後傳來撕紙張的聲音。我轉身一看,只看到一臉心虛做錯事的小狗,身邊一本攤開的書,還有一張書頁叼掛在牠的嘴邊。

獸醫告訴我們,現在正是麥斯的「咀嚼時期」。因為當幼犬的乳牙要替換成恆齒時,牠們看到東西幾乎都會啃咬咀嚼,以舒緩牙齦的不適。所以我們需要小心地看管麥斯,確保牠不會啃到什麼傷害自己的東西,我們也引導牠去啃其他對牠有益的替代品。

麥斯想要啃咬咀嚼的衝動,以及我看管牠的責任,讓我不禁思考,我們的心思意念都「咀嚼」了些什麼。當我們閱讀、上網或看電視時,是否慎思我們正以什麼餵養自己的心靈呢?聖經鼓勵我們:「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彼得前書2章2-3節)。作為基督的跟隨者,如果我們要努力更像祂,就需要天天以上帝的話語和真理餵養自己。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祂裡面長大成熟。

慈愛的主,求祢幫助我渴慕祢和祢的話語,
並且遠離那些於我有損而無益的事物。
求祢今天就以祢的美善來充滿我。
你希望基督再來時,會看到你正「咀嚼」些什麼呢?

作者: 龐雅各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聖經常被喻為就像食物一樣,具有營養價值。對彼得來說,那就像是純凈的靈奶(彼得前書2章2節);約伯看重上帝的話語,勝過每天的飲食(約伯記23章12節);詩篇19篇10節說,它比蜜甘甜。我們不妨花點時間閱讀希伯來書5章12-14節,思考為何需要聖經的乾糧讓我們的靈命更加成熟?

下一篇:橘子或牛奶?
回主頁

聖誕之光: 重拾恩典 將臨期25天靈修特輯

聖誕節是一個充滿著商業氣息的節日。購物與大餐、歡笑與消費,五彩紛呈的櫥窗、五花八門的娛樂,仿佛成了這個節日的主題。聖誕節,也在向我們發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是那轉瞬即逝的浮華與歡笑?還是一份真正的、從永恆而來的禮物?

同心傳揚福音!

那一夜,馬槽裡降生的奇蹟,改變了全人類的歷史。如今,你想把這份驚喜分享出去嗎?讓我們以愛點亮聖誕之夜!

衝出壓力的重圍

「壓力」的滋味可謂無人不嚐——年幼天真的兒童、活潑健壯的青年、智慧老練的長者,都活在各式各樣的壓力之下。讓我們一起探討「壓力」這回事,但願你能從中認識壓力,也懂得如何面對,能夠活出平安、豐盛的人生。

平安出自耶穌基督

古代的以色列先知稱耶穌基督是「和平之君」。當耶穌降生的時候,報喜訊的天使宣告祂是一位帶來平安的救主。當耶穌離世的時候,祂應許說:「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約翰福音14章27節)

上帝的僕人保羅以此來提醒我們,祂是:「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 也給那近處的人。」(以弗所書2章17節)

我是保羅所說的「那近處的人」中的一個。幾年前,我已經發現我心中的爭戰其實是與上帝之間的。我意識到除非祂是我的君王,否則我不可能有基督的平安。

接踵而至的壓力將我吹到了和平之君的面前。就像保羅因為那東北風將他吹到了上帝的目的地,上帝可能用你生活中的壓力將你吹到祂的面前。

如果你感到重擔已不堪負荷,那是因為你本來就不應該獨自擔當。應付只不過是淺嘗輒止的掙扎,但是你卻無法達到戰勝的地步。壓力的侵襲甚至超過你的應付能力。

那個極限的時刻就是上帝的機會。十分奇異的是,你會比以往更接近平安。生活的壓力將你帶到了那裡, 我們疲倦地、無力地在那裡,主耶穌溫柔地對我們耳語:「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

因為剛硬和驕傲,我們並不覺得需要平安,儘管當時我們迫切需要平安。但是經過多年的爭戰,我們遭受多種打擊和傷害,我們知道我們需要幫助——安息。那就是我們伸開雙手迎接祂的時候。平安出自耶穌基督——基於耶穌的平安能抵禦任何試煉。

如果我的壓力驅使我渴望上帝的平安,那麼它已經把我帶回家。那風暴已經把我們吹進我們一生都在尋求的避風港灣——上帝面前。

——————————
尋求平安實際上就是在尋求上帝。
——————————

以上內容編輯自探索叢書《衝出壓力的重圍》,欲閱讀全文,請按此

更多相關材料:《當恐懼壓頂時 》

絕處逢生(二)

3.緊緊地抓住上帝

保羅同船上的水手意識到他們觸礁了而產生絕望。所以「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裡, 保羅……說:『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們必不能得救。』於是兵丁砍斷小船的繩子, 由它飄去。」(使徒行傳27章30-32節)

恐慌常使我們抓住一艘救生艇而非上帝。我自己的救生艇常常使問題變得更糟。我用錯了人,花錢沒有智慧,很快就將項目削減,給我所愛的人太多的壓力。

當我們的航標消失,就像船員找不到北極星一樣時,我們才完全俯伏於上帝面前。 那時你會發現除非耶穌是你的所有,否則你不可能理解耶穌是你需要的一切。

然後,你會擁有平安, 就像大衛王所說的:「我心裡多憂多疑,祢安慰我,就使我歡樂。」(詩篇94篇19節)

4.回歸健康的生活規律

「你們懸望忍餓不吃甚麼已經十四天了。所以我勸你們吃飯,這是關乎你們救命的事。」(使徒行傳27章33-34節)

當大風暴波及我們的時候,正常的生活往往是我們第一個拋掉的。事實上,我們面臨的壓力越大,維持我們體力的健康生活規律就越重要。

當我們寢食難安的時候,便開始陷入消沉。 我們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上帝、親人和孩子親近。這些健康的生活規律能保證我們,不管是在晴朗還是風暴的日子都健康有力。

小結
路加記載最後暴風將他們吹到了馬耳他島,原來這正是船的目的地!自始至終他們都認為自己隨風漂去,其實他們漂在原來預定的航道上。

事實上,風暴也是祂計畫的一部分,如果我們不放棄船,那麼從上帝而來的風就會把我們吹到我們應該到的地方。

——————————
風暴是我們改變這一狀況的機會。
——————————

以上內容編輯自探索叢書《衝出壓力的重圍》,欲閱讀全文,請按此

絕處逢生(一)

最近醫學研究指出許多人實際上是死於壓力。對於我們當中許多被重擔壓得透不過氣的人來說,生存的技能變得十分重要。

使徒行傳27章記載了保羅去羅馬接受審訊,在途中遇到東北風,以致威脅到航行的安全。他們處於失控狀態,但是他們活了下來。在這風暴的故事背後,為我們提供了要在風暴的壓力中生存的四項技能。

1.扔掉你不需要的貨物

「我們被風浪逼得甚急,第二天,眾人就把貨物拋在海裡。到第三天,他們又親手把船上的器具拋棄了。」(使徒行傳27章18-19節)

有時,我們需要放棄不需要的貨物。我們所謂的「額外貨物」,或許是我們日積月累的麻煩,如:不正當的關係、大筆的債務、對金錢的迷戀、無法自拔的犯罪習慣、好批評的態度和一些抓住不放的東西。

但有時也有好的貨物需要拋棄。我們習慣於積攢,若個別來看,有些是不錯的,甚至有些是有用的。但全部集中在一起,實在是太多了。 風暴是我們改變這狀況的機會。

2.將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好

「你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船。因我所屬、所侍奉的上帝,祂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邊,說:『……與你同船的人, 上帝都賜給你了。』」(使徒行傳27章22-24節)

天使提醒保羅,「船不是那麼重要,人是最寶貴的。」

當我們面對許多壓力需要克服和完成的時候,所愛的人會慢慢被推到我們生活的角落。

許多作丈夫的因為忙於事業而將妻子和孩子丟在一邊,而許多女士因為忙於工作、社交、甚至教會而忽略了她最愛的人。我們也可能只看到同工和雇員所執行的職能,而看不到他們的需要。

——————————
船不是那麼重要,人是最寶貴的。
——————————

以上內容編輯自探索叢書《衝出壓力的重圍》,欲閱讀全文,請按此

上帝所允許的壓力

上帝所允許的壓力還有另外一種壓力,不是上帝所賜的,而是祂允許的。

約伯就是明顯的例子,聖經說他所遭遇的都是撒但的主意。但是,如果沒有上帝的許可,即使撒但也不能帶給你任何壓力和痛苦!

經過一場劫難,約伯的信仰更加堅定,「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賞賜的是耶和華, 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2章10節,1章21節)。實際上,是撒但而不是上帝將他所有的「拿走」, 帶來「橫禍」。但是約伯相信這位天父,祂會把最好的留給祂的孩子們。

在最近的遭遇中,我不停地問:「是上帝在建造我們, 還是撒但在試圖埋葬我們呢?」因為實質上是沒有答案的,我便開始問另一個問題,「上帝如何運用這些試煉呢?」如果這些試煉不能造就我,上帝就不允許它們發生在我們身上。

這允許的試煉是建立在保證的應許之上,就如「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

祂允許的患難是為了塑造我們,而非將我們擊垮。這有點像舉重比賽,太重了會把我們壓垮,但一次加一點砝碼,使我們能舉起的再加重一點,會使我們更加強壯。只有上帝知道二者之間的差別,祂只讓我們承受能擔當的重量。

使徒保羅將肉體上那折磨他的無名刺歸咎於「撒但的差役」,儘管他的痛苦是來自撒但,他仍然學到了功課——因為是天父允許的緣故。保羅說這根刺是為「免得我過於自高。……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而有的(哥林多後書12章7,9節)。

保羅在遭受患難的時候,仍仰望來自上帝的安慰和信念。上帝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
上帝允許的患難是為了塑造我們,而非將我們擊垮。
——————————

以上內容編輯自探索叢書《衝出壓力的重圍》,欲閱讀全文,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