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重擔
在大學時期,我修讀了一學期莎士比亞的文學創作。這門課程需要一本厚重的教科書,裡面完整地收錄了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這本書有好幾公斤重,而每次我都得背上好幾個小時。背著這樣的重擔走來走去,令我腰酸背痛,甚至把我書包上的金屬扣給弄斷了!
愛無界限
「上帝一直對我們很好!在這結婚周年紀念日,我要感謝上帝。」泰蕊的聲音平穩,眼中的淚水顯出她一片真心。小組裡的成員都深受感動,因我們知道泰蕊跟她丈夫羅伯過去這些年飽受磨難。羅伯是基督徒,但因嚴重的精神疾病突然發作,不幸奪走了他們四歲女兒的生命。過後,他需要在精神病院待幾十年,但泰蕊經常去探望他。上帝施行美好的醫治,幫助泰蕊原諒羅伯。儘管他們內心還是悲痛欲絕,但卻愈發彼此相愛。
寬厚的愛
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威廉·麥克雷文(William McRaven)出身自海豹部隊。他在某個畢業典禮上致詞,談及每天整理床鋪,典禮影片的瀏覽量高達一億次。但他也曾分享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功課。麥克雷文悲傷地承認,他們在一次中東軍事行動中,誤殺了一個無辜家庭的數名成員。他認為那個家庭應得到真誠的道歉,因此他勇敢地向那位傷心的父親請求原諒。
認罪
有個人的工作很特別,人們會在臨終前雇用他在自己的葬禮上,向眾人吐露生前從未公開的秘密。這個人會打斷悼詞,當主領喪禮的人制止他時,這個人會要求他們坐下。他曾站在講台上,講述逝者中了樂透彩券但卻沒有告訴任何人,而且幾十年來都假裝成一位成功的商人。這個人也曾有幾次受僱,向逝者的配偶坦承逝者生前如何對婚姻不忠。可能有人會質疑,不知這樣的行為是另有所圖,還是出於善意。但無論如何,人們顯然渴望自己過去所犯的罪能得到赦免。
除掉偶像
這查經小組中的弟兄們都已年近80,所以當我得知他們仍因情慾而痛苦掙扎時,感到非常訝異。這場從他們年少時就開始的爭戰,至今仍在進行。每一天,他們都立志要在這件事上堅守耶穌的教導,也在失敗時祈求赦免。
基督的恩慈
恩慈或報復?在美國少年棒球聯盟地區錦標賽中,球員艾賽亞被投手的一個暴投擊中了頭部。他隨即抱頭倒地,幸好有頭盔的保護,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當比賽重新開始的時候,他察覺到這名投手因剛才的失誤而顫抖不安。在那一刻,艾賽亞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以致這段視頻在網路上瘋傳:艾賽亞走向投手,給他一個溫馨的擁抱,確保投手知道他並不介意。在這可能會導致紛爭的處境下,艾賽亞選擇以恩慈待人。
保守己心
我告訴自己:只要保持沉默,就不會犯錯。在我誤解了一位同事所說的話之後,我表面上看來無事,其實心中一直壓抑著怒氣。因為我們每天都會見到對方,所以我決定用沉默反擊,跟她只進行必要的溝通。說到底,保持安靜的態度怎麼可能會出錯呢?
為他禱告
多年來,阿瀚在教會中一直是個讓人頭痛的人物。他脾氣差又愛挑剔,而且對人也很無禮。他不斷抱怨別人沒有很好地「服侍」他,指責教會領袖與職員沒有各盡其職。坦白說,要去愛像他這樣的人,實在很難。
真切的呼求
嬰兒的哭聲可說是一種信號,表示他累了或餓了,不是嗎?根據美國布朗大學醫療團隊的研究顯示,新生兒哭聲的細微差異,也能顯示出身體的其他問題。這個醫療團隊設計了一個電腦程式,可以測量嬰兒哭聲的音高、音量,以及清晰度等因素,以確定嬰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是否有些異常。
離別之言
約翰·帕金斯(John M. Perkins)在他生命接近尾聲之時,給了他的美國同胞一個重要的信息。這位提倡民權運動及種族和解的牧師說:「悔改是歸向上帝的唯一途徑。你們若不悔改,都必滅亡!」
愛的警戒
在2010年,印尼群島的蘇門答臘島遭海嘯侵襲,超過四百人罹難。然而,如果當時海嘯預警系統運作正常,人們得到警戒,就可避免造成傷亡,或是將傷害降至最低。在海嘯發生之前,偵測海嘯的感測器網絡(浮標)早就掉落飄走了。
饒恕的大能
在2021年,新聞報導了有17名宣教士被一個幫派綁架。該幫派揚言,如果贖金數目沒達到他們的要求,他們就要殺死包括兒童在內的所有人質。很奇妙地,最終所有的宣教士不是獲得釋放,就是成功逃脫。當這些宣教士抵達安全地點後,他們向綁架者傳達了一個信息:「耶穌用自身的言行和榜樣來教導我們,饒恕的愛所帶來的力量,遠比憎惡暴力更強大。因此我們選擇原諒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