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愛他人

看見需要

在我父親離世前的最後幾天,一位名叫瑞秋的護士來到我父親的病房,然後問我可否讓她替我父親刮鬍子。當瑞秋用剃刀輕輕刮除父親臉上的鬍鬚時,她解釋說﹕「他這個年紀的老人家都喜歡每天刮鬍子。」瑞秋看到了我父親的需要,就很自然地向他表達善意和尊重,還顧及他的尊嚴。瑞秋溫柔的關懷讓我想起我的朋友朱莉,至今她仍會為年邁的母親塗指甲油,因為對朱莉的母親來說,看起來漂亮是很重要的。

喜悅的愛

在婚禮上,新郎阿丹和新娘凱琪相視而笑。看著他們臉上純粹的喜悅,你永遠不會猜到新冠疫情給他們的婚禮籌劃帶來多少困難。疫情持續變化和當局的諸多限制,使婚禮的許多計劃都必須一改再改。儘管最後只有二十五名親友可以出席婚禮,但新郎新娘在宣誓時臉上洋溢著喜樂與平安,因為他們深愛對方,而且對上帝充滿感恩,他們深知這一路走來是上帝的愛保守扶持著他們。

愛如烈焰

詩人、畫家暨版畫家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與妻子凱薩琳共享45年的美滿婚姻。從婚禮當天開始,夫妻倆便一起工作,直到1827年威廉逝世為止。凱薩琳會為威廉的素描上色,他們的忠誠堅貞,讓他們挺過貧困的歲月,克服種種挑戰。甚至在威廉離世前的最後幾週,雖然健康狀況不佳,他仍繼續藝術創作,最後一幅素描作品就是他妻子的面容。四年後,凱薩琳逝世時,手裡緊握著她丈夫的一支畫筆。

只是我告訴你們

「我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只是我告訴你⋯⋯」小時候,我聽媽媽說過此話不下千遍。通常都是與同儕的壓力有關,她常教導我不要隨波逐流。現在我已經不再是小男孩了,但從眾的心理卻依然存在。當前的例子就是這一句話:「你應該只和支持與肯定你的人來往。」儘管許多人都這麼說,但我們還是必須要問:「我們這樣做是否像基督呢?」

待人處世

在1524年,馬丁·路德指出﹕「凡是商人都有一個共通點,而且也都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則,那就是……不在乎鄰里鄉親;只要獲得利潤,滿足一己之私。」二百多年後,居住在紐澤西州霍利山的約翰·伍爾曼(John Woolman),卻堅持以基督信仰的原則來經營他的裁縫店。他支持解放奴隸,拒絕向使用強迫勞動的供應商購買任何棉花或染料。他秉持無愧的良心關懷親朋好友,以正直誠實的態度待人處世。

善要親近

我們經常把車停在草地附近的停車場,然後穿過草地回家。但我們的衣服上都會黏上芒刺類的蒼耳種子,在秋天時更是如此。這些小東西會附著在衣服、鞋子或任何經過的物品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這是蒼耳傳播種子的方式。

必然追尋!

我還記得幾年前的一件事。那時,有個人走在我前面的街口,我看見他手上抱著好幾個袋子。突然間,他絆倒了,所有的東西散落一地。有幾個人扶他站起來,幫他撿拾散落的物品。但是他們少撿了一樣東西──他的錢包。我撿起錢包,然後拼命追趕那個陌生人,希望把這重要的物品還給他。我大喊:「先生!先生!」終於引起他的注意。我剛追上他,他就轉過身來。當我把錢包遞給他時,他那驚訝、寬慰和無比感激的表情,讓我永遠都忘不了。

警告聲

你曾經靠近響尾蛇嗎?如果有,那你可能會注意到,當你越靠近這種毒蛇時,其尾巴發出的沙沙響聲就會越劇烈、越大聲。根據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的研究顯示,響尾蛇感到威脅迫近時,的確會增加尾部響環的震動頻率。這種「高頻模式」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牠們離我們很近,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正如一位研究人員所說:「聽者對距離的誤判⋯⋯可以產生一定的安全距離。」

一餐熱食

桌上擺滿了烤雞、青豆、義大利麵,以及麵包卷等各式各樣的食物。在十月一個涼爽的日子裡,芝加哥至少有54名無家可歸的街友,在一位女士54歲的生日宴上飽餐一頓。這位女士和她的朋友們決定,不像往年那樣在餐廳慶生,而是為芝加哥的街友們提供一頓熱騰騰的餐食。她也在社交媒體上鼓勵大家,在自己過生日那天能做一件善行義舉,當作是送給自己的一份生日禮物。

小善舉

愛曼達是一名家訪看護,輪流在數家療養院工作。她經常會帶著她11歲的女兒貝貝一起去上班。貝貝為了打發時間,就開始問那些住在療養院的人說:「若你能擁有三樣東西,你會想要些什麼呢?」貝貝把他們的答案都寫在記事本裡。出人意料地,他們想要的大多是食品,例如維也納香腸、巧克力派、乳酪和酪梨。於是,貝貝設立一個「贊助我」的網站,以得到資助來滿足他們那些小小的願望。當她送出這些禮物時,會給對方一個擁抱。她說:「這讓我好開心!」

朋友

在1970年代,我就認識了這位朋友。當時我在高校擔任英文老師,也兼任籃球教練,而他是身材瘦長的高一學生。不久之後,他進入我的球隊和班級,我們的友誼便開始發展。在我的退休歡送會上,這位與我共事編輯多年的好友也出席了,並與大家分享我倆在主裡歷久彌新的友誼。

如同弟兄姐妹

有一位教會的小組組長問我是否可以與她單獨談話,我在諮詢室找到了她,當時她眼眶泛紅、淚流滿面。四十二歲的凱倫渴望結婚,現在就有一位男士追求她。這位男士是她的老闆,但已經有了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