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懷恨
在2011年一場宣傳活動中,有兩位73歲的前加拿大足球聯盟球員在臺上大打出手。他們之間的「怨恨」可以追溯到1963年那場備受爭議的冠軍足球賽。當其中一個人把另一位打下臺之後,圍觀的人紛紛勸架,對他大喊:「算了吧!」眾人都希望他放下怨恨,與對方和解。
先去饒恕
我們雖說都是「主內姐妹」,但我卻和一位白人姐妹形同仇人。某天在一家咖啡廳吃早餐時,我們因對種族的觀點有分歧而起了嚴重的爭執。過後我們分道揚鑣,我還發誓再也不要見到她。但沒想到一年後,我倆竟在同一個福音機構服事,且在同一個部門工作,這迫使我們必須開始交談。起初我們尷尬地談論衝突,但一段時間後,上帝幫助我們互相道歉、醫治我們心靈的創傷,並讓我們能竭力地在機構裡服事。
饒恕
在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中,曼納西殺害了貝塔的丈夫和她的幾個孩子。貝塔在談到自己如何原諒曼納西時,她說:「我的寬恕是基於耶穌的作為。祂承擔古往今來每一種惡行的懲罰。只有靠祂被釘十字架付上的代價,我才能勝過怨恨!」曼納西屢次從監獄寫信給貝塔,祈求貝塔和上帝的原諒,並在信中詳述經常困擾他的噩夢。起初,貝塔無法對他有憐憫,只是滿心怨恨曼納西殺了她的家人。但後來,聖靈一再提醒她耶穌的犧牲和憐憫,大約兩年後,貝塔靠著上帝的幫助,終於可以饒恕曼納西。
寬恕與公義
在1994年,當南非從種族隔離政權過渡到民主制度時,政府不得不面對兩難的困境,那就是該如何處理在種族隔離政權時期的罪行。國家領導人不能無視過去,但若是對這樣的罪行施加嚴厲的懲罰,卻可能加深國家的創傷。正如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這位南非聖公會首位黑人大主教,在其著作《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中所說:「我們是可以要求公義,執行報復性的公義,但卻會將南非化為灰燼。」
紙皇冠
為慶祝特別的節日,我們家舉辦一次聚餐。吃完飯後,大家就打開派對小禮物,裡面裝滿各式糖果、小玩具、五彩碎紙,以及另一樣特別的物品──紙皇冠。我們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戴上皇冠,然後圍坐在桌旁,微笑地看著彼此。於此片刻,我們每個人儼然都是國王或王后,雖然我們的王國不過是自己家裡的餐廳,而且桌上杯盤狼藉,一片凌亂。
勝過仇恨
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市,克里斯的母親莎朗達連同其他八個人,在參加週三晚上查經班時遭人殺害。在他母親慘遭不幸的那一天,克里斯沒想到自己竟然說出了滿有能力和寬容的話語:「愛能勝過仇恨。」是什麼塑造了這個青少年的生命,以至他能由心而發地說出這些話呢?克里斯是一個信靠耶穌的基督徒,他的母親也總是全心全意地去愛每一個人。
彰顯憐憫
我的怒氣沖天,因一位女同事一直欺壓我,埋怨我,還在背後說長道短。我要每個人都知道她的所作所為,恨不得她也能嚐到被人欺凌的滋味。我怒氣上升,頭痛欲裂,就連太陽穴也刺痛不已。當我懇求上帝使我的頭痛消失時,聖靈就光照我,令我深省:我怎能一邊祈求上帝釋放我,卻一邊想著報復對方?如果我相信上帝會看顧我,為何不讓上帝處理這個情況?我知道受到傷害的人也常會去傷害別人,所以我求上帝幫助我原諒這位同事,並努力與她和好。
選擇原諒
派翠克(Patrick Ireland)在中學時就覺得上帝揀選了他,但不知道上帝要他做什麼。後來,哥倫拜恩高中(位於科羅拉多州)發生校園槍擊事件,造成13人死亡,24人受傷,派翠克是其中一名傷者。這次的僥倖生存讓他開始有了答案。
不可能的饒恕
納粹的雷文斯布魯克集中營曾殘害近五萬名婦女,有人在其廢墟中發現這樣的一段祈禱文︰喔,主啊!求祢不要只記念那些善良的人,求祢也記念那些心存惡念的人,卻不要記念他們加在我們身上的痛苦和傷害。求祢記念我們因這些苦難所結出的果子:我們的同伴情誼、忠誠、謙卑、勇氣、慷慨,內心的寬大也由此而生。當他們面對審判時,願我們所結的果子能使他們獲得饒恕。
免除債務
在2009年,洛杉磯市政府停止向少年罪犯的家長收取他們的孩子被拘留期間的各項費用。雖然停止收取費用,但這些家長在修法前所積欠的金額,仍需繳清。到了2018年,政府進一步決定取消所有欠繳的款項。
解開繩索
有個福音機構以倡導「饒恕能帶來醫治」為宗旨,並以短劇加以闡述。劇中一名受害者與加害人背對背綁在一起,只有受害者才能將繩子解開。無論受害者做什麼,都要揹著對方,若受害者不願饒恕就無法鬆綁,自然也就無法得釋放。
背負罪擔
馬爾科姆.亞歷山大(Malcolm Alexander)在被判入獄服刑將近38年後,終於在2018年1月30日,走出監獄成為自由之人,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鑑定為亞歷山大洗脫了罪名。他在一連串悲慘、不公義的審訊程序中,始終堅持自己的清白。無能的辯護律師(後來被取消律師資格)、漏洞百出的證據以及可疑的調查手段,造成這個無辜的人被判終身監禁,蒙受近40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當亞歷山大最終獲釋時,卻表現出寬容的肚量。他說:「你不能生氣,而且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