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喜樂

堅定的信心

凱文在父親過世後,到父親生前居住的照護之家取回父親的遺物。工作人員交給他兩個小小的箱子。凱文說,那天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過得幸福,真的不需要多少財富。

選擇感恩

作家瑪麗蓮·麥肯泰爾(Marilyn McEntyre)曾分享她從一位朋友身上學到的功課:「嫉妒的反面是讚賞和感恩。」縱然這位朋友因身體殘疾和長期疼痛之苦,無法以她所願的方式發揮天賦。但在她離世前,卻仍能用她獨特的方式展現出喜樂的心,與他人一同感恩,讓每一次與人相遇,都充滿了讚賞。

絕不說「不能」!

珍·布里克爾(Jen Bricker)是位著名的雜技演員。她生來就沒有雙腿,被遺棄在醫院。但她覺得自己被領養是一種祝福,她說:「今天我能存活,全是因為那些不計代價地愛我、支持我的人。」她的養父母幫助她看到,她生來如此是有原因的。他們把她培養成一個絕不說「不能」的人,並鼓勵她追求所有夢想,包括成為一名出色的雜技演員和空中飛人!在面對挑戰時,她的態度總是先思考:「我該如何應對難題?」她也激勵其他人採取同樣的做法。

真正的快樂

在公元十世紀,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 al-Rahman III)是西班牙哥多華的統治者。拉赫曼成功治理哥多華五十年,得到臣民的愛戴,敵人對他畏懼,也受到盟友的敬重。後來,拉赫曼深入審視自己的一生,在談到自己享有的特權時,他說:「財富與尊榮,權柄與享樂,盡在我掌握之中!」然而,當他計算這五十年有多少真正快樂的日子時,只算出14天。真是發人深省!

填補空虛

美國心理學家瑪德琳.萊文(Madeline Levine)注意到這個15歲女孩試圖掩飾自殘的行為。這女孩把長袖T恤的袖子拉至一半以掩蓋自己的手臂,而這正是自殘者慣用的方法。當女孩拉高袖子時,萊文大吃一驚,她竟用剃刀在上臂刻了「空虛」一詞。萊文非常難過,但又感到欣慰,這個女孩終於願意接受必要的協助。

虛空中的喜樂

撰寫「我愛無聊事」的部落格作者詹姆斯.沃德(James Ward),在2010年首次舉辦了一場「無聊大會」。這場為期一天的慶祝大會,談論各樣單調、平凡、沒人注意的事。一直以來,不同的演講者曾探討似乎毫無意義的小事,像是打噴嚏、販賣機發出來的聲音,或1999年的噴墨印表機。沃德知道這些主題可能很無聊,但演講者能讓這些無趣的主題變得生動且有意義,甚至饒富趣味。

上帝為你歌唱

在我們第一個兒子17個月大時,小女兒便出生了。當我想到有個女兒就欣喜萬分,但同時也有點不安,儘管我對照顧兒子有一些瞭解,但養育女兒卻是一個未知的領域。我們給女兒起名為撒拉。我很享受抱著她輕輕搖晃,哄她入睡,好讓妻子休息。但不知為何,我開始嘗試唱歌哄她入睡,而我選的歌曲是《你是我的陽光》(You Are My Sunshine)。無論是把她抱在懷裡,還是站在她的嬰兒床前,我都會對她唱這首歌,每一刻我都樂在其中。現在,小女兒已20多歲,而我仍叫她小太陽。

預備犧牲

在2020年2月新冠病毒的危機剛開始時,報紙上一則專欄觸動我心。文中談到,我們是否願意主動隔離,改變自己的工作、旅遊和消費習慣,來維護別人的健康?作者認為:「病毒不僅測試醫療資源,還反映出我們是否願意為人犧牲自己的權益。」突然間,美德的必要性成了熱門的話題。

智慧生喜樂

電話鈴響,我立刻接聽,那是我們教會大家庭中最年長的姐妹打來的。當時她雖然將近百歲高齡,卻依然勤奮又充滿活力。那時她正在寫一本書,進入最後潤稿的階段,因此打來問我一些寫作方面的問題,好完成最後的部分。但一如既往,很快就變成我向她請教有關生活、工作、感情、家庭的問題。她從漫長人生中所累積的豐富經驗,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她告訴我要調整步調,但很快地,我們就因她有時也忘記調整自己的步調而開懷大笑。她精彩的人生故事,載滿真正的喜樂。

上帝賜下喜樂

無論蔓欣去到哪裡,總是會試著對別人微笑。她常用這種方式來關懷那些需要看到友善臉孔的人。大多時候,對方也會報以真誠的微笑。但有一段時間,蔓欣需要按照規定戴上口罩,她察覺自己的嘴巴被遮住了,所以沒有人能看到她的笑容。這讓她感到很難過,但她想,我不應因此停止微笑,或許別人能從我的眼裡看到笑容呢!

喜樂讚美

英國知名作家魯益師(C. S. Lewis)剛信主時,最初他很抗拒開口讚美上帝,甚至將這稱為「絆腳石」。他抗拒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於「上帝命令我們要讚美祂」的這個想法。然而,他最後終於明白,正是在人敬拜讚美上帝的過程中,上帝與人交通同在。然後,當我們沉浸在上帝完全的愛中,在祂裡面得著難以言喻的喜樂,讚美之聲就自然流溢,正如鏡子接收光與反射光一樣,喜樂與讚美兩者密不可分。

仰望上帝

我三歲的孫女在屋外的空地跑來跑去,興高采烈地喊著:「奶奶,你看我跳仙女舞!」孫女的「舞姿」帶來了歡笑,而她的哥哥卻鬱悶地說:「她只是在亂跑,哪裡是在跳舞!」但這一點也沒有破壞孫女與家人度假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