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人
小時候,我住在迦納的偏遠小鎮。「用餐時間,謝絕外人」是當地人的習慣。因為物資缺乏,所以他們認為,在吃飯時間去拜訪人是失禮的,不管是鄰居或外地人都一樣。
真正的富足
在朋友父親的追思會中,有人對我朋友說:「我從來不知道有人會像你父親這樣,那麼熱心助人,且樂在其中。」朋友的父親以愛心藉著歡聲笑語服務他人、接待陌生人並與他們為友,盡本分參與建造上帝的國度,他留下的是一份愛的遺產。反觀這位朋友的姑媽,她只將傳家之寶和珍本書籍視為遺產,因此在她晚年的時候,一直在擔憂日後誰能來保管她那些寶貝。
盡她所能
每當嘉樂看到朋友在社群媒體上,說一些不經思考或蠻橫無理的話時,她總會溫和堅定地提出異議。她尊重每一個人,而且說話總是積極正面。
昂首闊步
在2015年的夏天,十五歲的杭特揹著他患病的八歲弟弟,徒步行走9.2公里,目的是要大眾重視罹患腦性麻痺症患者的需要。杭特揹著約27公斤重的布萊頓,需要不時停下來休息一下,紓解肌肉疼痛。雖然杭特穿著特殊的背帶減輕了布萊頓的重量,但杭特說,真正讓他能走完全程的動力,乃是朋友沿路熱情的支持,他說:「若不是大家的鼓勵,在路上與我們結伴同行,我根本就做不到。即使我的腿很痠,但因著朋友的扶持,我才能咬緊牙關撐下去。」他們的母親將這趟艱辛的路程,稱為「腦性麻痺患者昂首闊步前進之行」。
你會維護誰?
當老師在文法課上,要凱斯琳(Kathleen Parker)到台上作句型分析,她真是嚇壞了。因為她是新來的轉學生,這些文法她都還沒學到,但全班同學還是無情地嘲笑她。
愛人如己
有故事說到一位人類學家到一個小村莊,進行幾個月的研究工作,在結束研究時,發生這段小插曲。那時,他正在等車子載他去機場搭飛機回國,為了打發時間,他就和孩子們玩個遊戲。他將一籃水果和糖果擺在樹下,告訴孩子們,誰最先跑到樹下,誰就能得到整籃的禮物。奇怪的是,當他一聲令下,大喊:「開始!」卻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搶先衝去,孩子們反而全都手牽著手,一起朝樹下奔去。
生活方式
有一本英文聖經譯本將以弗所書2章10節的下半句經文譯為:「這是上帝預先準備好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我上網搜尋,看到許多人都談到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受到多方面的威脅,如氣候變化、恐怖主義或政府政策等。
學習去愛
有人認為,愛會讓我們容易受傷。有時,我們可能會心想:「對方都不領情,為什麼我要愛他呢?」或是:「為何要因愛而受苦呢?」然而,使徒保羅卻要我們去追求愛,他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你們要追求愛。」 (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14章1節)
至關緊要
兩位同事出差回來後,坐下來討論這趟公幹及其成果。其中一個說,他認為這趟出差收穫很大,因為他們透過業務上的聯繫,開展了一些很有意義的商務關係。另一人說:「建立商務關係是沒錯,但是銷售量才是最重要的。」顯然,他們的目的大相逕庭。
辣椒
薩姆回憶起童年時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那段非常艱困的日子。他說:「在每晚臨睡前,我的母親會讓我們吃一些辣椒。因為很辣,我們就會喝很多水,藉以獲得飽足感。」他補充一句說:「但我還是覺得很餓。」
正合所需
在阿拉斯加州帕爾默市的老人活動中心,我女兒麗莎的高中合唱團正唱著《我心靈得安寧》。我站在大堂的後面,心中納悶,麗莎既身為合唱團的指揮,為何要選這首詩歌?因為這首歌曾在她姐姐梅莉莎的喪禮中吟唱,麗莎知道每當我聽到這首詩歌,就無法忍住心裡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