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愛他人

完全接納

奧利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是17世紀的一位軍事將領,被稱為「英格蘭護國公」。在那個時代,達官顯要經常會找畫家為他們描繪肖像,而畫家在描繪面容時,通常會刻意避開某些缺點。然而,克倫威爾卻不要畫家為了討好他而這樣做,他警告畫家說:「你要照實描繪我的樣貌,就連疣子和所有缺點都要畫出來,否則我拒付酬勞。」

得到鼓勵

在1925年,充滿抱負的作家朗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在旅館的餐廳打雜。他發現自己景仰的詩人韋切爾.林賽正在旅館住宿,就靦腆地把自己的一些詩作塞給林賽。林賽後來在一次公開朗誦會上讚揚了這些詩作。林賽的鼓勵使休斯獲得大學獎學金,並推動他走向成功的寫作生涯。

愛你的夥伴

艾莫的性格霸道外向,而丹尼則孤僻且缺乏自信,但這兩個怪異的天才竟成了好朋友。十年來,他們在一起歡笑和學習,後來他們的研究也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在這期間,丹尼厭倦了艾莫的自以為是,於是告訴他,他們不再是朋友了。

同為一體

在農村社會裡,消息總是傳得很快。幾年前,銀行拍賣了大偉家族幾十年來擁有的農場。如今,大偉得知這片土地將再次被拍賣。於是他省吃儉用加上自己的儲蓄,才籌到了資金,到拍賣會場與近兩百位當地的農民競標那塊土地。大偉的出價很低,真能得標嗎?他率先喊價之後,就一邊深呼吸,一邊看著拍賣商徵詢是否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來競標的農民始終保持沉默,直到木槌落下,讓大偉順利得標。村民們優先考量大偉和他家人的需要,更勝於自己的經濟利益。

成功與犧牲

在一個暑期課程中,我兒子按老師的要求讀了一本書,書中講述一個男孩想要攀登瑞士阿爾卑斯山。這男孩用了大部分的時間為此目標而勤奮練習,當他終於動身出發,準備登山時,事情卻未能如計劃進行。在登山途中,一位隊友生病了,這個男孩決定留下來照顧他,而不是達成自己的目標。

無論到哪裡

某次度假時,我坐在碼頭上,一邊讀聖經一邊看著丈夫釣魚。有個年輕人走過來,建議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魚餌。他看了我一眼,猶豫不安地說:「我曾坐過牢。」他指著我的聖經,嘆口氣說:「你認為上帝真的在乎像我這樣的人嗎?」

讓人們知道

泰國北部有一間跨宗派的國際教會(The Gathering),在一個星期天,來自韓國、迦納、巴基斯坦、中國、孟加拉、美國、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信徒們,聚集在一間既簡陋又破舊的酒店會議室裡,齊聲高唱《唯獨基督》和《我是天父的孩子》。在那樣的環境下,這些歌詞顯得格外感人。

關懷窮人

艾維斯·桑墨斯(Elvis Summers)一打開門就看見莫婆婆。她是一個瘦弱的遊民,經常來索討空罐拿去變賣,這點微薄的現金是她主要的收入來源。當下,桑墨斯心中有一個主意,於是問她說:「妳可以告訴我妳睡在哪裡嗎?」莫婆婆帶他走到一幢房子旁邊不到一公尺寬的骯髒窄巷。桑墨斯出於憐憫為她打造一間「小屋」,讓她有個簡單的庇護所,能安全地睡覺休息。過後,桑墨斯還想幫助更多遊民,他建立了一個「請贊助我」(GoFundMe)的網頁,並與當地教會合作,提供土地為其他無家可歸的人建造更多庇護所。

傷口灑鹽

在廣播節目盛行的黃金年代,美國著名諧星弗雷德·艾倫(Fred Allen,1894-1956年)以帶著悲觀色彩的詼諧方式,為處在經濟蕭條和戰爭陰影下的人們帶來歡笑。但他的幽默感其實源自於親身遭遇的痛苦。他不到三歲就失去母親,後來又與有成癮習慣的父親漸行漸遠。他曾從紐約街頭的車陣中救出一個男孩,並對那男孩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孩子,你怎麼了?你不想變成大人,面對世間的苦難嗎?」

同得安慰

女兒海莉帶著三歲的孫子凱華來訪,我看到凱華穿著一件奇怪的衣服,名為「防抓袖套衣」(ScratchMeNot)。這種長袖上衣的袖口連著一副手套。因凱華患有慢性濕疹,皮膚常會發癢、變得紅腫粗糙,海莉解釋說:「穿這種防抓袖套衣,能防止凱華抓傷自己。」

出到營外

在我成長的迦納農村小鎮上,每星期五都有市集。多年後,我仍記得一個特別的攤販,她因患痲瘋病而失去部分的手指和腳趾。她常蹲在蓆子上,用空心的葫蘆舀出她的農產品。雖然有些人會避開她,但我母親卻經常特意向她買東西。我只有在市集擺攤時才會看到她,其餘時間她都消失於鎮外。

美好的理由

兩位婦人分別坐在機艙內走道兩旁的座位。飛行時間是兩個小時,所以我坐在後面難免會看到她們的一些互動。她們很明顯是互相認識的,甚至可能是親屬關係。其中較年輕的婦人(約六十多歲)不停從手提袋中拿出新鮮的蘋果片遞給較年長的婦人(約九十歲),還有自製的小塊三文治,清潔用的小毛巾,最後是一份新的《紐約時報》。每個遞交動作都是如此溫柔,並帶著尊敬。當我們站著準備離開機艙時,我告訴那位較年輕的婦人﹕「我注意到妳很關心她,真的很感人。」她回答說﹕「她是我媽媽,也是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