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文章 靈命日糧事工

三、「我是你的上帝......去吧!」

不過,主任見艾偉德那麼熱切想事奉上帝,就好心相告說:「還有一件事」,有對年老的宣教士夫婦剛從中國回來,需要有人幫忙打理在布里斯托(Bristol)的住家。主任試著問她:「你會考慮這個工作嗎?」

聽到對方這樣說,艾偉德幾乎哭了出來。又要再作女傭!她要去中國的夢看來是更加遙遠了。但這若是上帝要她去的,好吧......。

她愁眉不展地點點頭,記下那對夫婦的地址。不過,她很快就知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計畫。雖然這工作與宣教完全無關,但費希爾(Fishers)宣教士夫婦那單純卻有力的信心大大啟發了艾偉德。當她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夢想與失望時,他們向她保證上帝是信實的:「上帝永不會叫你失望。祂既差派你,就必會引導和供應你。或許祂不會照著你的心意回應你的禱告,但是祂必定會回應的。」

但是,她說,自己剛剛被拒絕了。上帝是在告訴她不要作宣教士了嗎?上帝是否仍要她去中國呢?夫婦二人並沒有給她答案,但說:「祂會在最好的時機向你顯明,繼續警醒和祈禱吧。」

「最好的時機」真的來了。在費希爾夫婦的建議下,艾偉德去到威爾斯的斯旺西(Swansea),在一個救援中心裏工作,幫助遇到困難的年輕女子。這些女子離開自己的村子蜂擁到城市裡找工作,結果卻淪落得身無分文,無家可歸;有的還在絕望中淪為娼妓。而像艾偉德這類「救援姊妹」的工作,就是去規勸她們接受救援中心的幫助,然後返回家鄉。這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但艾偉德對中國仍念念不忘。有一天,她決定從頭讀完整本聖經,然後就被創世記12章1-2節所觸動。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艾偉德心跳加速,上帝也這樣吩咐她嗎?有一天,她讀到摩西離開他在曠野中舒適安穩的家園,把以色列人領出埃及。後來讀到尼希米即使在波斯王左右服事,他仍決定回到耶路撒冷去幫助他的同胞,他的決心也啓發了她。艾偉德心想「就像我一樣」。接著她高聲喊道:「但他不顧一切......他真的去了!」

就在那個時刻,似乎聽到有聲音對她說:「艾偉德,尼希米的上帝也是你的上帝嗎?」

她回答道:「當然是!」然後就聽到:「那麼就做尼希米所做的,去吧!」

她回應道:「但我不是尼希米。」

「你不是,但放心,我確實是他的上帝。」

這就對了!艾偉德知道她剛剛領受了前往中國的「出發指令」。現在剩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到那兒。

她知道必須增加自己的積蓄,就搬回倫敦。僱傭中介派她去弗朗西斯.榮赫鵬(Francis Younghusband,一位曾遠征中亞和中國地區的著名探險家)的家。她用最後的積蓄買了火車票,去到那兒,走進自己的房間,把聖經、靈修書籍和最後的2.5便士放在床上,然後禱告說:「上帝啊,這是我要向人傳講用的聖經,我所有的東西都在這裡。祢若要用我,我就帶著這些去中國。」

話剛說完,就有人召喚她去見女主人。這位仁慈的女士告訴她,她的習慣是補償新來的女傭到這裡所花的交通費用,然後就給她三先令硬幣—這比她的車票錢還多。她緊握著這些錢,驚嘆地回到樓上。上帝剛剛向她顯明祂會供應!

這個小神蹟堅固了艾偉德的心,她就盡快去到旅行社要預訂去中國的船票。但卻驚訝地發現最便宜的船票也要90英鎊,她想到自己怎麼樣也存不到這麼多錢。然而,還有另一個較能負擔得起的選擇—由陸路跋山涉水5,000英里,乘坐西伯利亞鐵路列車,經過荷蘭、德國、波蘭、蘇聯和西伯利亞,然後坐船前往中國;這要耗費幾個星期的時間,但只需不到48英鎊的花費。

但還有個障礙:火車會經過當時的戰區。她被告知,在中俄邊境將有一場尚未公開宣戰的戰爭,威脅到鐵道的路線。艾偉德不理代辦旅行社的警告,要求馬上預訂一張車票,她先支付三英鎊作為訂金,以後再每星期分期付款。她輕鬆地說:「我真的不在意那場荒唐的戰爭。等我籌到其餘款項時,戰爭肯定已經結束了。」

旅行社的承辦人員不肯賣車票給她,強烈抗議道:「我們不願意讓顧客去送死。」但艾偉德堅持不屈,就成功預訂了車票。

打贏了這場小仗,向中國行邁進了第一步,她接下來就更埋頭苦幹,盡力賺錢。她身兼多職:在廚房裡的幫傭、清潔工人,以及女服務生,還把手頭上所有的東西都變賣了,包括她最好的一雙鞋。她經常提醒自己:「一切都是為了中國。」13上帝也一路加添她的儲蓄,不時給她增添小小的「獎金」。因此,艾偉德在一年內就付清了全數的火車費用,比她預計的三年時間要短得多。上帝給她多兩年的時間在中國服事。

她下一步是要想想到中國後究竟要做什麼。有一天她無意中聽到朋友的對話,談到一位73歲派駐中國的宣教士,需要「一些年輕女士」來繼續她的事工。艾偉德眼前一亮,對自己說:「那就是我,沒錯。」14費希爾夫婦說得對:上帝在祂的時間裡,會揭示對她的計畫。

她寫信給勞生女士(Jeannie…

二、我要去中國嗎?

當艾偉德年少時,沒有人會覺得她有資格成為宣教士。她出生在倫敦以北愛民頓的一個勞工階層家庭裡,父親是郵差,母親是郵務工人;她矮小削瘦,只有五英尺高。

艾偉德向來意志高昂,但比起傳道,她似乎對表演更有興趣。她在校成績並不好,雖然老師也發現她確實有在努力嘗試要改善成績。輟學之後,她四處打工,做過女傭、店員和保母。在工作之餘,她報讀戲劇班,希望加入戲劇界。

艾偉德自小在聖公會的傳統下長大,對宗教並沒有很多的想法。但有一天,在前往倫敦參加一個舞會的途中,不知何故,她與同行的朋友分開了,陷在正走入一間教會的一大群人群中。她無法擠出人群,只好坐在教會裡等待聚會結束,無意間聽到講員談到宣教的重要性。這信息點亮她的心靈,她不知道上帝是否會呼召她到海外傳福音。當朋友聽到她的說法,都叫她打消念頭,說:「妳不要這麼傻。跟我們去看電影、跳舞、看戲劇;又或者去結識我們在公園遇見的可愛男孩吧。」

但上帝已在艾偉德的心中燃起火苗,現在正要煽起火焰。在接下來的教會聚會裡,艾偉德接受耶穌基督為她的救主,又把一生奉獻給祂。她加入「年輕人生命運動」(Young Life Campaign),是一個組織年輕人去佈道的團隊;在他們的一份雜誌裡讀到一篇關於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未曾聽聞福音的報導。艾偉德後來回憶道,這篇文章讓她「印象十分深刻」。她說:「當我知道千萬的中國人未聽聞福音,讓我十分驚訝;我感到要為這做點事。」

她認為這些「事情」應該由聰明或有天分的人來做。於是她就去詢問一些朋友、前僱主,還有當時在軍隊中服役的弟弟羅倫斯。他們都拒絕她。羅倫斯還理直氣壯地說:「我不要做!那是老女傭的工作。為什麼你不自己去呢?」

艾偉德聽了很生氣,她想:「這確實是老女傭的工作。」這樣的工作當然需要聰明、有才能、有經驗、有魄力的人去做,不是嗎?她怎麼有資格呢?

不過,弟弟的話在她心裡生根滋長;即使是在他們交談的數天後,仍然在她腦中響起。她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不是我呢?為何我自己不去,而要推別人去中國呢?」這個想法不久就變成了一個信念,跟著形成一個全面的計畫—對,艾偉德要成為一位宣教士,她要去中國。

她的父親表示懷疑,指出艾偉德既不會護理也不會教導。但她並沒有因此知難而退,甚至還跑到倫敦著名的演說角落(Speakers’ Corner)去操練公開講道。沒有什麼事物能阻止她去中國。

不過,她首先要學會所需的技能、學會中文,還要解決財務和交通的問題,才能完成這艱巨的大任務。她想,憑她的熱忱和委身一定能作成這事。

不幸的是,中國內地會並不這麼認為。艾偉德腦裡仍然響起主任的話:「你若繼續下去,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與金錢。」

上一篇:一點也不好
下一篇:「我是你的上帝......去吧!」

回主頁

一、一點也不好

主任的語氣溫柔又善良,但說話的內容卻讓人洩氣。

艾偉德在神學或中文的成績都不理想。主任輕聲地重複道:「成績不好,你繼續讀下去是沒有意思的。我們只是好意、測試性地錄取你,你若繼續下去,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和金錢......。」

他的聲音愈來愈輕;似乎不必再談下去了。他沒有正面說出理由,但已經表明意思:艾偉德考試不合格,不能去中國作宣教士。

不合格!她或許不會感到太過意外,畢竟她從來都不曾是個好學生。她考試鮮少及格,14歲就輟學當起女傭,對事實或數字也沒有多少概念;更糟的是,他們說她年紀稍微大了一點,這真的讓她特別難過。

那位主任同情地解釋道:「你若留在內地會訓練中心待三年,然後再被差出去,到那裡時都快30歲了。經驗告訴我們,除非學生天資過人,否則,過了30歲就很難學會中文了。」

28歲的艾偉德在申請加入中國內地會—今天的海外基督使團(OMF International)時,根本沒有想過會聽到這樣的話。她知道自己的成績不好又沒有實用的技術或經驗,這的確對她不利,但還是盼望她真誠信靠上帝又熱心為祂作見證的意願,能打動面試並審核的人員。他們確實被她打動了,讓她試讀一個學期,以證明她可以應付正規課程。

三個月以來,艾偉德捱完聖經和宣教歷史課,卻難以掌握要領;而中文課更是困難。考試對她來說也是一個難關,但她相信上帝會幫助她及格的。結果盼望落空。

主任的話在她耳邊迴響,刺透她的心靈,她熱淚盈眶,强忍淚水,對自己說:「這完全不合理。」她渴望去到中國,向人傳揚上帝永恆不變的愛。這不是上帝所要的嗎?祂不是給她強烈要去中國的信念作為確據了嗎?上帝弄錯了嗎?

下一篇:我要去中國嗎?

回主頁

四、「畢業」與事奉

1927年8月宋尚節得以離開精神病院。在一位美國牧師和中國領事介入、與神學院談判之後,神學院同意釋放宋尚節,條件是他必須返回中國。三個月後,他乘船返回故鄉。當中國的海岸線漸入眼簾時,宋尚節又再次衡量他的選擇。有化學博士證書在手,他可輕易在祖國取得大學教授的教席;或是如多年前所許下的諾言,奉獻為上帝工作。

他毫不猶豫地把手探入行李箱,找出八年來在美國所賺得的學歷證書和獎狀。上船之前他就已經把所有他稱為「撒但之書」的神學課本給燒掉了。他抽出博士證書放在一邊,他知道這是父親會引以為傲的;然後把其餘的帶到甲板上,扔入海中。當證書飄落海面,他滿意地點點頭。這是他向福音的委身。從此以後他沒有事業、沒有聲譽、沒有榮耀;他人生的每一分鐘都是為上帝贏取人心。當他登上岸時,不再是化學博士宋尚節,而是宋傳道。

在接下來的大約15年裡,宋尚節全心全意實踐承諾,在故鄉興化開始傳道,然後加入伯特利佈道團,把福音傳給東北、南北各省分。有人估計這佈道團在第一年裡就接觸了超過40萬人。幾年之後,宋尚節決定離開團隊,作個獨立、巡迴的佈道家。他繼續穿州越省,在農村的小教會裡佈道教導。

大約在1935年起,宋尚節把傳福音的禾場擴展到更遠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印尼和台灣,曾五次拜訪東南亞。這些國家的眾多教會都把屬靈復興歸功於宋尚節,他激烈的講道方式重錘出擊,對付罪惡不留餘地,絕不含糊。對他而言,「主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的禱告是不足夠的,他挑戰聽眾為特定的罪行悔改,並且加以改正。他的講道常讓許多人羞愧地流淚,公開承認罪行。在某些教會裡,他甚至指責教會的領袖和牧師,強調他們也犯了罪,不惜得罪他們。

他也以戲劇和表演天分聞名。除了用自創比喻和分享真實故事來說明其重點外,他也會親自扮演聖經人物的角色。有一次他甚至把一副小棺木放上台然後自己跳進去,以此強調財富不能拯救人脫離死亡。他的講道也常常會以唱詩或禱告來做結束。

宋尚節在事奉時總會倚靠兩個操練來加添服事上帝的熱情:恆常禱告和讀經。當他不用講道時,就花幾小時與主談話,讀祂的話語。論到信心,他曾說:「信心就是跪下來看著上帝動工。」他鼓勵信徒深入發掘上帝的話語,也組織無數研經大會,逐卷逐書教導聖經。

不過,「一根蠟燭兩頭燒」的生活方式對宋尚節的健康不大好。腸結核使他身體衰弱,加上繁重的傳道行程,他在1944年8月18日去世,享年只有42歲。

在當時,他已得到「中國的施洗約翰」的雅號,又有人稱他為「中國的約翰衛斯理」。許多人把亞洲的屬靈甦醒歸功於他孜孜不倦地事奉。有人估計,超過十萬中國人因著他認識主,數以千計的人聽了他的講道和教導後,重新獻身給主。今天,東南亞許多教會仍然對他的造訪津津樂道,指出他的講道如何復興他們的社區,帶領數以千計的人歸向耶穌基督。

宋尚節的朋友、退休宣教士舒伯特( William E. Schubert)牧師在其著作《懷念宋尚節》(I Remember John Sung)一書中寫道:「宋尚節大概是本世紀最偉大的傳道人。我幾乎聽過從1910年直到如今的所有偉大講員的講道……然而,宋尚節的講臺魅力都超越他們,有長久驚人的果效為證。」

這個在精神病院裡待了六個月的「瘋子」,顯然非常清楚自己在說什麼。

上一篇:重生

下一位專題人物:艾偉德

回主頁

三、重生

那天晚上,他正在祈禱和讀聖經,奇怪的事發生了。首先,他覺得他深重的罪孽重重壓在心頭,感到幾乎窒息。他一生的過犯都閃現在眼前,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除去他的罪疚。在絕望之時,他翻開路加福音23章,找到作者描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情景。讀著這故事,昔日的情況好像活現在腦海中。彷彿他本人就站在十字架下,抬頭仰望垂死的耶穌,希望他不必因自己的罪而受罰。當他曉得自己的困境時,眼淚不禁潸然流下。當他祈求上帝的赦免時,似乎聽到溫柔的聲音說:「我兒,你的罪得赦免了。」

突然之間,那整晚壓在他身上的重擔脫落了,接著感受到莫大的溫暖和潔淨。宋尚節馬上知道那是什麼—是聖靈,向他表明他真的被赦免,真的得救了。得赦免!這句話在宋尚節的嘴邊就像蜂蜜一樣,他深深嚐到其中的意義。他本來失喪,現在被尋回;他本來是有罪的,如今得到赦免;他本來是死的,如今得以重生。

「哈利路亞!」他一次又一次跳躍著讚美上帝。眼淚不住地流下,他從未感到如此喜樂—無盡的喜樂流通他整個全人。他跟著直覺衝出房門,走到宿舍的走廊上高聲讚美上帝。他怎能隱藏這事呢?怎能容讓好友們繼續活在不信的黑暗中呢?怎能不與他們分享這奇妙的發現呢?他馬上去找老師和同學,告訴他們上帝在他自己身上的作為,催促他們歸向基督。

對那些預備好領受的人來說,他是溫柔又有說服力的;對其他人來說,他卻是強硬甚至是批判的。他把最嚴厲的話留給屏棄聖經教導的講師,指責他們:「你們使我失去信仰。」

忠言逆耳。神學院的管理層對宋尚節突然由鬱悶變為狂喜感到擔心,認為他精神失常,把他送入醫院的精神科病房。他們後來寫報告說他因精神崩潰而產生幻想和幻覺。神學院的檔案紀錄與宋尚節以及眾朋友對他在被囚禁之前、期間、之後的行為描述大有出入;對於宋尚節在醫院裡那193天所發生的事也意見相左。

不過,宋尚節自己認為那六個月是上帝的安排。他被囚在一間小房間內,只有聖經和一枝筆為伴,在那漫長的193個日夜裡他得到充分休養,並反覆思考那幾個星期、幾個月裡所發生的事情。他真的瘋了嗎?2月10日所發生的事是他的幻想虛構嗎?他究竟要相信什麼?—是協和神學院的自由主義學說,還是聖經記載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呢?

要找出真相只有一個方法:讀聖經。因此宋尚節從創世記讀到啟示錄,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不只一次、兩次,也不是三次,而是四十次,他逐卷逐章細細閱讀,要明白自己屬靈甦醒的真相。他傾注所有的才智和專注力,反覆咀嚼聖經的字句,回想父親從前的教導,又以身為科學家的理性和邏輯來測試之。

那193天的生活和40遍的聖經閱讀,是宋尚節人生的關鍵時刻。在屬靈甦醒之後,這些經歷成了他對上帝話語認識和了解的基礎,賦與他能力與權柄去傳揚福音和教導真理。後來,他稱那間精神病醫院為他真正的神學院,而非協和神學院。

上一篇:從「小牧師」到懷疑信仰
下一篇:「畢業」與事奉

回主頁

二、從「小牧師」到懷疑信仰

宋尚節小名叫主恩,生於中國福建省興化府;父親是當地美以美會(衛理公會)的牧師。他年少時就聰穎過人,脾氣暴躁,性格固執十分與眾不同。九歲時,當地教會經歷屬靈的復興,他隨之接受耶穌為救主;之後愛上讀經、祈禱和傳道。他常跟隨父親到省內的鄉村傳道,成了父親的助手;甚至還在父親太忙碌或生病時,代為講道。人稱他為「小牧師」。

美國宣教士賞識他的潛能,就幫助他取得獎學金到美國俄亥俄州的衛斯理大學就讀,計畫學成歸來能加入事奉的行列。誰知他到達後卻決定轉讀化學系。他以三年的時間讀完四年的學士課程,並且取得最高榮譽等級。幾間大學因此相應提供獎學金,包括哈佛在內。他選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繼續攻讀碩士課程,之後又以破紀錄的時間完成了博士學位課程。

經過多年來課業學習上的汲汲營營,宋尚節終於能停下來喘一口氣了,卻發現自己正陷入進退兩難之中。父母的意願是讓他為了服事主而進修,而這也是他最初向主奉獻自己時的誓願。但眼前有那麼多可以選擇的機會,事奉主的路似乎不是最好的選項。俄亥俄州立大學已委任他為化學系的助理教授,北京大學也提供教職的機會,德國則提供他研究獎學金。除此以外,在學術界流行的自由神學也挑戰他反思自己的信仰。他開始懷疑:耶穌真的是宇宙的主宰和救主嗎?或祂只是一個道德的模範?

在某個黃昏,當宋尚節正反覆思考各種選擇時,他似乎聽到上帝的聲音:「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可福音8章36節)他試著擺脫這個感覺。不過,翌日他與一位自由派教授談話,當對方說他「不像個科學家,倒像個傳道人」時,同樣的話又浮現他腦海中。宋尚節就告訴他,自己來到美國的本意原是要讀神學的。於是教授就建議他去紐約協和神學院,說他在那裡既可以保留自由立埸來研究宗教、滿足父親的心願,另一方面又可以保留回到科學界的機會。

這主意聽起來正中下懷。憑著他的學位和名聲,他輕易取得全額獎學金,不久他就做好決定了。1926年,他進入協和神學院,相信可以同時滿足父母希望他攻讀神學的心願,也可以滿足自己對哲學與歷史的興趣。

他真是大錯特錯。雖然有些協和神學院的教授仍持守基督教的信仰,但大多數都抱有非常自由派的想法,把耶穌視為不過是個歷史人物。對他們而言,上帝是死的,聖經裡有關耶穌復活的記載是一派胡言—學生若另有想法,也會被他們嘲笑愚弄。受到老師與同學的影響,宋尚節也開始質疑自己對上帝的理解;受到自由主義的鼓吹,他也開始研究佛教和道教,就是他的同胞們所堅持的宗教。有時候,同學還聽到他在房內唸誦佛經呢!

此時,宋尚節覺得莫名的空虛感不斷蠶食他的靈魂,這樣的感覺揮之不去,似乎再怎麼專心聽講、埋頭趕交功課,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他的人生似乎沒有方向,心中對基督教的困惑更是讓他心煩意亂。連老師們也看出他的悶悶不樂,以為是多年來密集的學習終於讓他無法忍受。「我的靈魂在曠野遊蕩」,他日後論到這段時期說:「寢食難安,正如一葉扁舟,在茫茫無邊的苦海中漂泊,人生漫無目的,我失去了心靈上的舵手,悲悲切切地過日子。」

他在信仰上苦苦掙扎,渴望得到方向。某天傍晚,他出席紐約市一間教會的福音聚會,一位年輕女子講述自己的見證,又談到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宋尚節的同學們互相對望,露出輕蔑的嘲笑,但宋尚節卻留心聆聽每一句話。不知何故,他感到上帝的同在。他在第二個晚上、第三個晚上又再去參加聚會。雖然他在協和神學院學到的是另一回事,但上帝拯救大能的信息深深打動他的心。他思緒煩擾,就開始曠課去閱讀聖經和信徒傳記,要弄明白這讓他非常困擾的信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927年2月10日,上帝給宋尚節答案了。

上一篇:從神學院到精神病院
下一篇:重生

回主頁

一、從神學院到精神病院

他是個聰穎的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化學博士學位課程、被委任為副教授、得到好幾個獎學金,可謂前途燦爛光明。然而,宋尚節卻要被關在精神病院裡,因為紐約協和神學院的管理層認為他神智不清。

同學們投訴宋尚節在神學院的宿舍裡到處向人傳福音!更糟的是他還去警告學院的講師說,若不為罪悔改將會受到永遠的刑罰。當然,他們一點都不覺得有趣。

宋尚節的行徑前後判若兩人。至此之前,他是個深思熟慮的年輕人。就像任何忠於學術研究的大學生一樣,他曾質疑基督教的某些信條,如今卻變成全力支持聖經的傳道者。數天來,他的情緒大大激動,流著眼淚向人述說他如何領受聖靈的洗、如何眼睛被打開,見到福音的真實性。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神學院院長總結說:宋尚節用功過度,突然崩潰了。現在對他最好的就是進入精神病院好好休養,但願他會慢慢恢復正常。

宋尚節雖然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也無奈地同意入住醫院的精神科病房。對他來說,他只不過是剛剛看到真理。雖然他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奉獻一生努力傳道,但他卻不曾如此清楚地認識福音。宋尚節瘋了嗎?真是離譜。

下一篇:從「小牧師」到懷疑信仰

回主頁

永恆福氣

以弗所書1章道出上帝在基督裡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使我們藉著基督成為祂聖潔的兒女。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擁有尊貴的身分,得享宇宙間最長闊高深的主愛;得悉亙古不變的聖經真理;得應許聖靈為救恩的印記,這些都成為我們內心的平安與喜樂的確據。故此,無論在任何境況,或順或逆,我們都可以相信主與我們同在。祂向我們施恩典與慈愛,使我們能倚靠祂,得著力量去勝過罪惡、苦難並活出豐盛的生命。這就是基督徒的福氣!

以馬內利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註: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以賽亞書7章14節

有一位朋友才剛結婚,就已迫不及待想當爸爸。他告訴我,他們夫妻倆正計畫懷孕,並求上帝賜給他們一個孩子。雖然他太太還沒懷孕,但他們早已取好了寶寶的名字!

西元前735年,先知以賽亞向處在靈性低潮的猶大國發出預言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以賽亞書7章14節)。也就是說,在耶穌降生的730幾年前,祂就已經被起名了!

我曾聽說所有與聖誕相關的真理,都包含在簡短的七個字裡, 那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在歡慶聖誕時,我們往往傾向于關注基督成為人降生在世上,但我們更應把焦點放在祂神性的本質,也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以馬內利意味著,上帝並非與我們保持距離,坐在遙遠的寶座上,祂乃是來到我們中間,與我們同在。祂以人的樣子活著,過著一般人的生活。當約瑟和馬利亞喊著他們兒子的名字時,這就提醒他們,「以馬內利」就在他們當中,真實地與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

你孤單嗎?感到害怕嗎?你覺得上帝離你很遠,只是目光冰冷地從遠處看著你嗎?聖誕的信息就是,耶穌已經降生,你再也無需獨自一人。祂名為以馬內利,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賞月傳主愛,團圓家永在

在這中秋佳節,更多分享主愛,讓人預嚐耶穌基督為我們預備那永恆家園的美好。

賞月傳主愛,團圓家永在

在這中秋佳節,更多分享主愛,讓人預嚐耶穌基督為我們預備那永恆家園的美好。

賞月傳主愛,團圓家永在

學習更多

在這中秋佳節,更多分享主愛,讓人預嚐耶穌基督為我們預備那永恆家園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