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謙卑

謙卑分享

一包薯片實在微不足道,但卻讓一位美國宣教士上了寶貴的一課。這位宣教士在多明尼加共和國服事時,有一天晚上,她在教會的會議中打開了一包薯片。這時,旁邊一位她不太認識的婦女伸手拿了一些,而其他人也紛紛不問自取。

騎驢的君王

那是一個星期日,現今被稱為棕枝主日。毫無疑問地,這並不是耶穌第一次到耶路撒冷。身為虔誠的猶太人,祂每年都會到耶路撒冷參加三大節日(路加福音2章41-42節;約翰福音2章13節,5章1節)。過去三年,基督也曾在耶路撒冷服事與教導眾人。但在那個星期日,祂的到來卻截然不同。

禱告的本質

當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時,他擔負的重任就是要帶領一個分裂的國家。他被視為一個英明的領袖及道德高尚的人,但他有另一個特質,或許是他為人處世的一切基礎。他知道自己不足以肩負這項重任。他如何回應這些不足呢?林肯說:「每當我走投無路,深覺自己的智慧和才幹,都不足以幫助我渡過難關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屈膝禱告。」

向眾星挑戰

在二十世紀初期,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F. T. Marinetti)發起了未來主義運動。這一場藝術運動否定了過去,嘲笑傳統的審美觀念,並誇耀機械科技。1909年,馬里內蒂撰寫了他的《未來主義宣言》,其中表明「蔑視女性」,對「揮拳擊打」予以表揚,並主張「我們要歌頌戰爭」。宣言的結論是﹕「我們昂首屹立於世界之巔,再次向眾星發出我們狂傲的挑戰!」

明智建言

在2019年4月,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屋頂燃起熊熊大火,古老的木梁與鉛板形成一個大火爐,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在教堂的尖頂坍塌之後,人們轉而注意到鐘樓。一旦掛著鐵鑄巨鐘的木梁被燒毀,將導致兩座鐘樓塌陷,把教堂夷為廢墟。

死亡與謙卑

古代學者耶柔米和特土良都說到這樣的故事:在古羅馬,當一位將軍取得重大勝利、凱旋而歸,就會站在閃亮的戰車上,從黎明到日落,沿著首都的中央大道遊行。沿途群眾會大聲歡呼,將軍會沉浸在眾人的崇拜中,陶醉在他一生中最大的榮耀裡。然而,據傳說有一個僕人會一整天站在將軍身後,在將軍耳邊低語:「記住,你終必會死!」在所有的吹捧奉承中,這位將軍迫切需要謙卑,謹記自己終有一死。

想要更多

阿龍·伯爾(Aaron Burr)焦急地等待著美國眾議院的投票結果能夠打破僵局。在1800年的總統選舉中,伯爾和對手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獲得同票數,伯爾有理由相信眾議院會宣布自己勝選,但最終卻飲恨敗選,苦毒啃蝕著他的靈魂。他對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沒支持他而懷恨在心。結果約四年後,他在一場決鬥中槍殺了漢密爾頓。伯爾因殺人引發眾怒而遭人厭棄,最後鬱鬱而終。

謙卑的姿態

每當惠珍要在群眾面前發言之前,她的丈夫總是會給她一個愛的叮嚀:「別緊張,只要握著雙手,身體稍微向前傾就行了。」當惠珍發覺自己想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試圖控制局面時,就會改用這種姿態,因為這能讓她有一顆受教,且願意傾聽的心態。她用這樣的姿態提醒自己去愛那些聽眾,並且要謙卑地順服聖靈的引導。

誰為大?

庫斯伯特(Cuthbert)在北英格蘭頗受人敬愛。在7世紀時,他主要負責在北英格蘭傳福音,而他也是君主的顧問,影響國家事務。在庫斯伯特去世後,人們也為了記念他而建立了現在的杜倫市。但這些榮譽遠不及他留下的偉大典範。

行走而不奔跑

我看見她每天都早起迎接朝陽。她是我們小區的競走健兒,當我駕車送孩子們去學校時,她總在路肩上快步地走。她會戴上大型的耳機,穿上彩色及膝襪,左手右腳、右手左腳輪流向前邁步,總要有一隻腳接觸地面。競走與快跑或慢跑不同,競走者刻意限制自己,勒住身體想跑步的傾向。競走看起來容易,但仍需要與快跑或慢跑相同的體力、專注力及力量,只是必須有所控制。

慈愛地糾正

五十多年來,父親在編輯工作上致力追求卓越。他不僅仔細挑錯,還使文章更加清晰流暢,且更合乎語法和邏輯性。我父親總是用綠筆而不是紅筆來做修正。他覺得綠色的筆「比較友善」,紅色的刪除線可能會傷害新手或不太有自信的作家。他的目標是溫和地告訴對方更好的表達方式。

我們不是神

在《返璞歸真》一書中,作者魯益師建議,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驕傲,可以自問下列這些問題:「受冷落或被人刻意忽視時,我是否心生不悅?⋯⋯若有人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或對我耀武揚威,我的感受又是如何?」魯益師認為,驕傲就是「極端之惡」,也是在家庭和國家造成悲劇的主因。他稱驕傲為「靈性之癌」,會吞噬掉人們的愛與知足之心,甚至讓人無法正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