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力量
在參觀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廊時,我看到一幅畫作,標題為《風》。畫作描繪了暴風橫掃樹林,不僅將高聳挺拔的樹木吹得幾乎倒下,就連低矮的灌木叢也全都傾向同一個方向。
當我無法禱告
在2015年11月,當我得知自己必需接受心臟手術時,在震驚之餘又有點不安。我擔憂自己是否會喪命?是否需要與哪些人修復關係?是否需要處理家裡的財務問題?我能在開刀前預先完成某些工作嗎?那些急需完成的工作,該交付給誰?我一心想趕緊安排事務,並禱告交託。
我們有一位王!
因為事情沒有按我的意思進行,我便用傷人的話責難了我的丈夫。聖靈用聖經經文提醒我,我的態度是有罪的,但我卻置之不理。為了維護我倔強的自尊心而傷害我的婚姻,或不順服上帝,值得嗎?完全不值得。等到我開口請求上帝和丈夫的原諒時,我已經造成了許多傷害。這是我忽視明智忠告的後果,是我這種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生活態度所造成的。
體貼的陪伴
這位老太太住在養老院裡,她不與人交談,也從不曾要求些什麼。她每天只是獨自搖晃著破舊的搖椅,旁人往往忽略她的存在。老太太很少有訪客,因此一位年輕的護士常在自己的休息時間,探訪這位老太太。她沒有試圖與老太太聊天,只是搬了另一張椅子陪著老太太搖晃。幾個月之後,這位老太太對護士說:「謝謝妳陪我一起搖晃。」她實在很感激這位護士的陪伴。
穿著
作家羅蘭·韋納(Lauren Winner)在她所寫的《披戴基督》(Wearing God)一書中提到,我們的衣著能夠無聲地告訴別人我們是誰。穿著顯示了我們的職業、文化背景、身分、心情或社會地位。一件附有標語的T恤、一套西裝、制服,或是一條沾滿油污的牛仔褲,都可以讓人看見端倪。羅蘭寫道:「像衣著一樣,基督徒也可能正無聲地彰顯耶穌的形象,這樣的想法挺有趣的。」
未完成的作品
藝術巨擘米開朗基羅逝世後留下了多件未完成的作品,但其中有四座雕像,卻是蓄意為之,那是《濃髯的奴隸》、《奴隸阿塔拉斯》、《覺醒的奴隸》和《年輕的奴隸》。這四座看似未完成的奴隸雕像,其實是米開朗基羅刻意呈現的意境,突顯出永無止境的奴役束縛。
保惠師
在我登機準備前往遙遠的城市讀書時,我感到緊張和孤單。在飛行的航程中,我想起了耶穌曾應許門徒,將賜給他們聖靈的安慰和同在。
避免紛爭
一天早晨,住在澳洲珀斯的穆赫蘭發現他的車子不見了。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不小心將車子停在禁區內,車子被拖走了。想到必須繳付600澳元的拖車費與違規停車罰款,穆赫蘭就感到非常懊惱,但他決定不遷怒於負責將他車子取回的工作人員。於是,他非但沒有發洩自己的怒氣,反倒寫了一首幽默的短詩描述此事,並且朗讀給在拖車場的一位工人聽。對方非常喜歡這首詩,原本可能會上演的激烈爭吵也消弭無形。
小火災
在九月的一個星期天夜晚,許多人早已進入夢鄉。倫敦布丁巷裡一間麵包店發生了小火災,沒想到火勢迅速蔓延,以致許多地區也陷入一片火海,最後釀成了史上有名的1666年倫敦大火。那晚倫敦市有五分之四的面積受到波及,超過七萬人無家可歸。只是一個小火災,想不到竟造成這麼大的破壞。
上帝的聲音
我覺得自己好像沉在水裡,因為感冒和過敏,我的耳朵像被塞住,聽不清楚。幾個星期以來,我努力地恢復聽力。這時我才明白,擁有敏銳的聽力並非理所當然。
選擇改變
我兒子得到一個小機器人,他編寫程式讓機器人執行簡單的任務,並樂在其中。他不但可以讓這個機器人前進、停止、原路折返,還能讓機器人發出嗶嗶聲和重播先前錄製的聲音。機器人完全遵照我兒子所下的指令,它不會自行發出笑聲,或朝其他方向前進。總之,機器人沒有選擇的自由。
正為你禱告
每當我們遭逢困境或面臨棘手問題時,經常會請求主內弟兄姐妹為我們代禱。知道有人關心我們,在禱告中將我們交託給上帝,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一件事!但如果你身邊沒有親密的基督徒朋友怎麼辦?或者你居住在抵擋基督福音的地區,又有誰能為你禱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