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十一月 2021

一道大光

在2018年,12名泰國男孩在足球教練的帶領下進入迷宮般的地下洞穴,準備利用下午的時間享受一場探險之旅。但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水位高漲,迫使他們逐步後退,直到洞穴的深處。他們經歷兩週半的時間,才被救難人員救出來。當時他們坐在小小的岩石上,只有六支手電筒忽明忽滅的殘光,直到潛水隊員不顧水位上升的危險,將他們營救出來。他們長時間被困在黑暗中,期盼能早日重獲光明、得著拯救。

攜手服事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4章9節

 
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說過:「我們蒙召是要相信、榮耀、敬拜和事奉基督,並用各種方式實踐對鄰舍的愛,傳福音即是其中一種實踐。普世的教會都蒙召成為一個宣教的群體和敬拜的群體,每個基督徒也都蒙召在這兩方面盡責。」這段話很好地總結了服事的兩種類型。

 
第一種服事是敬拜上帝,既包括個人敬拜,也包括群體敬拜,二者密不可分。我們在群體敬拜中領受上帝所賜的恩典,同時接受其他基督徒的造就,才能在離開群體時活出敬拜的人生;我們透過個人敬拜與上帝緊密相連,再回到群體中,在領詩、接待、收集奉獻、帶領查經等等事工中運用祂所給的恩賜來造就教會,使眾人可以在基督裡同心敬拜。

 
第二種服事是愛鄰舍,既包括傳福音,也包括其他各種能展現愛的行動。愛鄰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正如神學家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所說,鄰舍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他們「帶著人性的各種醜陋,好像星星那樣陌生,也好像雨天那樣無情」。若憑一己之力,我們絕對無法「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章27節),不會願意為了使他們「得益處,得造就」(羅馬書15章2節,和合本修訂版)而限制我們自己說話行事的自由。我們不僅需要從上帝而來的愛,也需要其他基督徒的支持、鼓勵與幫助。

 
我們要感謝上帝,因祂將我們與其他弟兄姐妹聚集在一起,使我們能夠攜手服事。
 

想一想

誰曾經使你得益處,鼓勵你愛上帝和鄰舍?你如何預備自己去造就他人呢?
 

 

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和其他弟兄姐妹攜手並肩,向鄰舍顯出愛心,帶領他們認識基督。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上一篇:共渡患難


 

 

回主頁


 

 
 

共渡患難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

 
近年來,都市化(urbanization,又譯作「城市化」)的過程和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每一天,我們在陌生人中間穿梭往來,不知道鄰居家發生的事,不輕易向同事說心底話;就連親朋好友,也不經常相聚,對彼此的生活細節知之甚少。我們缺乏社群生活的經驗,遇到困難時,習慣於自己想辦法,或只是與少數最親近的家人共渡難關。這給我們的信仰實踐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倘若我們和別的弟兄姐妹只在主日崇拜或小組聚會時相見,其他時間則各忙各的,不參與彼此的生活,那麼我們可能相識很久卻依然互不瞭解,甚至只能像俱樂部成員一樣互相寒暄、閒話家常,卻很難變成一個緊密結合、充滿活力的社群。即使我們想要「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我們的愛也難以穿透膚淺的關係,到達彼此生命的陰暗與軟弱之處;我們各人的重擔,也很難「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

 
因此,我們不僅要在查經班、禱告會、小組等狹義的「聚會」中與弟兄姐妹「有團契」(約翰一書1章3節,和合本修訂版),還要在這些聚會以外與他們相處,比如一起聊天、買菜、烹飪、吃飯、郊遊等等。這樣,我們才會更深入地瞭解彼此,建立更深刻的相愛關係,更敏銳地覺察彼此的需要。當大大小小的患難來臨之時,能夠提供幫助的人知道該從何入手,處於水深火熱的人也能得到真正所需的支援。
 

想一想

當你在生活中面臨難處時,你會向哪些人求助?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如何?這關係是怎樣建立的?
 

 

禱告

上帝啊,感謝祢把我放在基督徒社群裡面。求祢幫助我和弟兄姐妹彼此相伴,互相擔當,一同經歷痛苦與悲傷。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上一篇:互相勉勵


 

 

回主頁


 

 

下一篇:攜手服事


 

互相勉勵

 
我們又勸弟兄們,要……勉勵灰心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會讓我們灰心。日復一日地為患病的摯愛禱告,對方的病情卻絲毫沒有起色;每天都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卻屢屢被上司不留情面地責備;全年無休地盡心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卻總是被丈夫視為理所當然;為了好好帶領查經班,無論多忙都認真預備,但弟兄姐妹常常說不來就不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意志消沉沒什麼大不了,畢竟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我們常常說:「看開一點吧!」我們這樣勸自己,也這樣勸別人,好像只要心胸夠開闊,一切令人灰心喪志的事情都會自動煙消雲散。

 
然而,事情往往沒那麼簡單。正如陳終道牧師在解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時指出的那樣,人們灰心的原因雖不一樣,但灰心的結果卻是一樣的:要麼「自暴自棄」,要麼「怨天尤人」。這都是「退後跌倒的預兆」。所以,「不要輕看灰心的人,要給他們新的盼望,挑旺他們的熱心」,以免他們「陷在魔鬼的網羅裡面」。

 
因此,為了防止「苦毒、惱恨、忿怒」(以弗所書4章31節)在我們心中滋生,我們灰心時需要別人用聖經的真理來勉勵我們,提醒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6章9節)。我們也要時常與弟兄姐妹相聚,細心聆聽他們的分享,才能及時發現當中的灰心之人,並用合宜的話語去勉勵他們,好叫他們得著盼望,繼續存著愛心行美善之事(參見希伯來書10章24-25節)。
 

想一想

哪些事情會讓你灰心?為什麼向別人坦誠自己意志消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禱告

慈愛的上帝,請幫助我與弟兄姐妹結伴同行,又開我的眼睛,使我看見並支持那些需要勉勵的人。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上一篇:相互勸誡


 

 

回主頁


 

 

下一篇:共渡患難


 

相互勸誡

 
總要……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希伯來書3章13節

 
大衛與拔示巴通姦,大衛身邊的僕人是知情的,但無人敢進諫。後來,大衛蓄意謀殺拔示巴的丈夫烏利亞,大衛手下的元帥約押非但沒有勸阻,反而遵照大衛的命令,故意派烏利亞到危險之處,使他被殺。最後,先知拿單奉耶和華的差遣,冒著被處罰的危險去找大衛,先用巧妙的比喻引導大衛看到罪的可怕,再當面譴責大衛犯了罪,才促使大衛悔改(參見撒母耳記下11章1節至12章23節)。

 
雖然我們已經信主,但我們仍會犯罪,有時甚至像大衛一樣執迷不悟、一犯再犯。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光靠自己讀經禱告,而是需要別人的指正、代禱與幫助。

 
然而,倘若我們離群索居,或者只與別的信徒保持膚淺的關係,那麼當我們需要被勸誡的時候,身邊可能連一個敢開口的人都沒有。畢竟,正如楊寧亞牧師所說,「要當拿單並不簡單,勸誡別人是很麻煩的事,會有受傷的危險(勸誡不被接受時,就有可能破壞彼此的關係)」。唯有那些對我們的為人和生活都十分熟悉,又真心愛我們的人,才能及時發現我們偏行己路,並且有勇氣指出我們的罪。

 
但願我們都能在所屬的基督徒社群中與他人深入交往,建立緊密、相愛的關係。當我們跌倒的時候,會有像拿單一樣有愛心又有智慧的人來勸誡我們(參見歌羅西書3章16節),鼓勵我們悔改,再扶起我們(參見傳道書4章10節),一同繼續奔走天路。當別的弟兄姐妹犯罪時,我們也能夠鼓起勇氣,像拿單一樣用愛心說真話(參見以弗所書4章15節),藉著禱告和關愛挽回對方。
 

想一想

哪些人是你生命中的拿單?他們如何幫助你離棄罪惡,回轉向主?你如何能向其他人展現愛與耐心,使他們信任你,願意聽你的勸誡呢?
 

 

禱告

天父啊,求祢幫助我和身邊的弟兄姐妹緊密連結、相互信任,好叫我們能彼此相勸、一同長進。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上一篇:彼此寬容


 

 

回主頁


 

 

下一篇:互相勉勵


 

彼此寬容

 
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節,和合本修訂版

 
美國文學經典《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又譯作《了不起的蓋茨比》)開頭的這句話曾打動千萬人的心:「每當你想批評人的時候,要記得,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樣擁有許多優勢。」

 
我們什麼時候會想批評別人?往往是我們認為別人做得不好,並且認為自己實際上或有可能做得比他們好的時候。然而,我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不僅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還受到後天環境的塑造。比方說,與天生就是慢性子的人相比,急性子更容易在言語上冒犯別人;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長大的人,在遭受反對時更傾向於反擊而非心平氣和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老實說,很多缺點不是想改就能輕易改正的,哪怕是在我們真誠地跟隨耶穌之後,它們可能仍然會長時間纏繞著我們。因此,只要我們與其他弟兄姐妹靠得夠近,我們就必定會被彼此的缺點所困擾、傷害。

 
然而,正如馬太・默克(Matt Merker)在《共同敬拜》一書中所說的那樣,「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哥林多前書12章18節),我們與特定的信徒聚集在一個教會裡,並不是巧合。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再抱怨他們的缺點,而是要用行動去愛他們」。畢竟,他們也正在為我們做相同的事。

 
你可以如何以行動去愛身邊的弟兄姐妹呢?讓我們成為一個溫柔的群體,彼此寬容,讓身在其中的人能夠放心地承認並正視自己的缺點。這樣,我們就能一同謙卑地尋求耶穌的幫助,好讓祂能修復、醫治我們。
 

想一想

你上一次被別的弟兄或姐妹激怒是什麼時候?假如同樣的事情再發生一次,你會如何作出反應呢?
 

 

禱告

天父啊,求祢賜我一顆溫柔忍耐的心,好讓我身邊的弟兄姐妹在我身上看見祢的愛。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上一篇:保持合一


 

 

回主頁


 

 

下一篇:相互勸誡


 

保持合一

 
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祂也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羅馬書10章12節

 
備受愛戴的暢銷書作者陸可鐸(Max Lucado)牧師曾經講過一個有關十字架的故事。有一天,他遇見一位主教,那位主教的脖子上掛著一個很大的黃金十字架。對此,他一開始有些反感,但聽那位主教分享十字架的來歷之後,就改變了想法。

 
原來,那個十字架是那位主教離開原本的教會前,萬般不捨的會眾為了感謝他多年來悉心的牧養而送給他的禮物。那些用來鑄造這個十字架的黃金,是教會中242個家庭所捐獻的金器熔化而成的。這些金器背後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有的充滿歡笑與喜樂,有的飽含淚水與悲傷。這些故事交織在一起,鑄成了那個肉眼可見的十字架,更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十字架。

 
正如陸牧師所說,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其他教會。當你我的故事與他人的故事相互交融時,「十字架就會形成」;當我們在醫院裡手牽手禱告時,「十字架就被高舉」。「當耶穌是教會的中心時,背景各異的人們就互相服事、彼此相愛」;如此一來,「愛與恩典」也會取代「歧視與偏見」。

 
下一次,當你在小組聚會中聽見有人說話帶著奇怪的口音,或者在任何別的場合遇見和你很不一樣的弟兄姐妹時,不妨試著跟他們聊聊天,聽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你或許會驚訝地發現,上帝厚待他們,正如祂厚待你一樣;而你們之間的差異要遠遠小於你們之間的共通點,因為你們都「同有一位主」(羅馬書10章12節)。
 

想一想

你覺得教會中有哪些弟兄姐妹和你「不是同一類人」?你知道他們是如何悔改信主的嗎?
 

 

禱告

天父啊,求祢幫助我放下成見,與身邊的弟兄姐妹在基督裡合而為一,同心敬拜祢。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回主頁


 

 

下一篇:彼此寬容


 

在逼迫中信靠主

艾詩從小在菲律賓一個反對基督教信仰的部落中長大,她曾因病重性命垂危,當時有位阿姨為她禱告後,她就接受耶穌的救恩。如今,儘管面對暴力甚至死亡的威脅,艾詩仍在當地社區帶領查經班。樂在事奉中的她說道:「我實在無法不向人介紹耶穌,因為我的生命一直經歷到上帝的大能、慈愛、良善和信實。」

傷口灑鹽

在廣播節目盛行的黃金年代,美國著名諧星弗雷德·艾倫(Fred Allen,1894-1956年)以帶著悲觀色彩的詼諧方式,為處在經濟蕭條和戰爭陰影下的人們帶來歡笑。但他的幽默感其實源自於親身遭遇的痛苦。他不到三歲就失去母親,後來又與有成癮習慣的父親漸行漸遠。他曾從紐約街頭的車陣中救出一個男孩,並對那男孩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孩子,你怎麼了?你不想變成大人,面對世間的苦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