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呼召
十幾歲的凱西是青少年幫派的領袖,他帶著一些人擅闖民宅、偷取別人汽車內的財物、搶劫便利商店,並與其他幫派火拼。凱西最後終於被逮捕,且判處監禁。在監獄裡他又成了罪犯的首領,在發生騷亂時,分發自製的刀具給黨羽。
智慧人生
南韓有一間機構的服務項目,是為人提供免費的「生前告別儀式」。這個機構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經讓超過25,000人(年齡層包括青少年至退休人士)參加大規模的「生前告別儀式」,主要是希望能藉此讓大家開始思考死亡,並活得更有意義。這個機構的高層主管表示:「在生前告別儀式中,能讓參與者對自己的生命有更真實的感受,激發感恩的心,並能促使家人和朋友彼此饒恕、重新連結。」
絕非平凡
阿妮90歲生日當天,在睡夢中離世。她平靜安詳地離世,反映了她恬靜安然的一生。她的丈夫離世後,她就全心全意地養育子女、照顧兒孫,並與教會裡年輕的姐妹們成為好朋友。
歡欣得自由
金傑是第三代的農夫,當他讀到這節經文時備受感動:「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瑪拉基書4章2節)。於是他祈求耶穌賜給他永生。回想起自己的牛群迅速奔出柵欄後歡欣跳躍的畫面,他終於領會上帝所應許的真自由。
在恩典中成長
英國佈道家查爾斯•司布真(1834-1892年)一生勤奮,事事全力以赴。他19歲時成為牧師,不久便對廣大的群眾講道。他親自將自己所有講道的文稿編輯成冊,最終集成63冊之多。他也撰寫了許多注釋書、論禱告的書籍,以及其他著作,而且每週至少讀六本書!他在講道中曾提到:「無所事事可算是眾罪中最大的罪,因為它會帶來許多其他的罪,⋯⋯閒散怠惰最為可怕!求上帝救我們脫離此罪!」
選擇尊榮上帝
在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家庭幸福》中,兩位主角瑪莎和謝爾蓋相遇時,瑪莎是個年輕且易受人影響的小姑娘,而謝爾蓋則較年長,他是個周遊各地的商人,熟悉瑪莎的家鄉以外的世界。相處久了,兩人墜入愛河並結為連理。
小卻強大
在環境惡劣的北美索諾拉沙漠,夜裡有時會隱隱傳來尖銳的嗥叫聲。你一定沒想到,這聲音是來自一種體型雖小卻很強悍的食蝗鼠,牠正對著月亮嘶嚎以宣示自己的領域。
記這些事
在1943年9月7日,荷蘭猶太裔女作家賀樂孫(Etty Hillesum)在明信片上寫道:「主是我的高台⋯⋯我們唱著歌離開集中營。」她從火車上丟出這張明信片,而這也是她留下的最後一份文件。同年11月30日,她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遭殺害。賀樂孫在日記中描述在集中營的經歷,這些日記後來被翻譯與出版。她從自己的角度記述了納粹佔領下的恐怖事件,以及上帝所造世界的美好。這些日記被翻譯成67種語言,讓許多讀了這些日記的人,可以相信在邪惡之外仍有美善。
不再是你自己
在1859年夏天,查爾斯·白朗定(Monsieur Charles Blondin)成為走鋼索橫越尼加拉瀑布的史上第一人。此後,他更重複此壯舉數百次。其中一次,白朗定是背著自己的經紀人柯考特(Harry Colcord)一同走過去。他事前叮囑柯考特:「記得向上看!你不再是柯考特,你是白朗定!我搖擺時你要跟著搖擺,不要試圖靠自己保持平衡。否則,我們兩人將共赴黃泉!」
靠恩典剛強
在美國內戰期間,逃兵會面臨死刑的懲罰,但北方聯邦軍卻很少處決逃兵,因為他們的總司令亞伯拉罕‧林肯幾乎一概予以赦罪。然而,這卻惹怒了戰事部長愛德溫‧史坦頓。他認為,林肯的寬容只會誘使更多人叛逃。但對於這些在激戰中勇氣盡失,最終因恐懼而退縮的士兵,林肯卻能體恤他們的處境。這份體恤使他廣受士兵們的愛戴,他們敬愛林肯有如父親一樣,而這份情感也使士兵們更想為他赴湯蹈火。
一切全獻上
英國的富能仁(James O. Fraser,1886-1938年)決定不再追求成為英格蘭的鋼琴演奏家,而是要服事中國的傈僳族。美國的范德(Judson Van DeVenter,1855-1939年)放棄發展藝術事業,選擇投入佈道事工,後來更寫了聖詩《一切全獻上》。他們願意為了耶穌去服事別人,而放棄自己的藝術事業,前往上帝呼召他們去的地方,他們的付出令人難忘。
無人被忽視
我在飯店附設的健身房運動時,與負責打掃的安娜聊了起來,發現她有令人驚嘆的生命歷程。她說:「有時候,我覺得別人對我視而不見,但我期盼上帝能使用我。我曾是個街頭妓女,吸毒成癮。但我知道,上帝要我戒毒並跟隨祂。幾年前的某一天,我跪在耶穌腳前,祂釋放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