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待外邦人
在我的一位家人改信其他宗教之後,一些基督徒朋友都敦促我「說服」她重新歸向耶穌。但我反倒先試著像基督一樣愛她,希望以基督的愛吸引她回轉。她因為宗教緣故而改變穿著,但在公共場所,有人對她的「奇裝異服」皺眉表示不滿;有人對她發出粗魯的評論;甚至有一位男子在他的卡車裡衝著她大吼:「滾回妳自己的國家!」他不知道,也顯然不在乎她就是在自己的國家。
即刻遵行
上一次你有感動想幫助人卻沒有即時回應是什麼時候呢?在一本英文書(The 10-Second Rule)就談到了一個10秒的原則,該書作者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感動可能是上帝使用的許多方式之一,藉以幫助我們因為愛祂而接受呼召,踏上更深的屬靈旅程,活出順服的生命。在書中,作者鼓勵我們按照10秒的原則生活。若你確定這是耶穌要你去做的事,便即刻遵行,換言之,就是在10秒內進行,以免自己改變主意。
新的人類
當我參觀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時,有件藝術品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巴西藝術家西爾都.梅瑞爾(Cildo Meireles)的創作,他用幾百台舊的收音機堆成一座巨塔,每台收音機都播放不同頻道的節目,製造出令人困惑、難以聽懂的聲音,這個作品被稱為《巴別塔》。
街頭醫療隊
由於注射毒品的遊民日益增加,舊金山的城市醫療人員便決定帶醫療隊走上街頭,為那些染上鴉片類藥物成癮的露宿者提供藥物治療。一般而言,醫生都是在診所等待患者上門求診,但這個計畫卻是由醫療隊前往街頭,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提供醫療服務。遊民不必應付交通問題,也無需擔心忘記了看醫生的日期。
不餵食巨怪
有句英文的網路俚語說:「不要餵食網路巨怪!」「網路巨怪」指的是那些蓄意在網路論壇、聊天室或留言版上製造爭端的人,他們故意發佈挑釁且傷人的評論,激怒讀者以打斷原本正討論的主題。但對這些評論不理會、不回應,就是不「餵食」巨怪,可以防止這些人使議題偏離正軌。
當然願意!
辛苦的一天終於結束了,雪莉安適地窩在躺椅上。她望著窗外,看到一對較年長的夫婦正奮力地挪動一截別人放在前院、供人免費取用的舊圍欄。雪莉趕緊拉著丈夫一起去幫忙。他們一邊把圍欄弄上推車,走過街道,推到那對夫婦位在街角的家,一邊為四人推圍欄的模樣開懷大笑。當他們繼續要推第二截圍欄時,那位太太問雪莉說:「妳願意做我的朋友嗎?」雪莉回答說:「當然願意!」雪莉後來得知,這位越南朋友只懂一點英文,她的孩子長大了又住得遠,所以她常感到孤獨寂寞。
以善勝惡
田徑選手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深受虔誠愛主的雙親所影響,也成為一位信心堅定的基督徒。在1936年的德國柏林奧運會,歐文斯是美國隊中少數的非裔美籍運動員。他在仇恨其他種族的希特勒和納粹黨面前,勇奪四面金牌,並與一位德國運動員魯茲‧朗(Luz Long)成為朋友。在當時納粹氛圍濃厚的情況下,歐文斯仍活出基督信仰,進而影響了魯茲的生命。後來魯茲寫信給歐文斯說:「記得我第一次在柏林和你說話的時候,那時你正跪在地上,我知道你在禱告……我想,我也會相信上帝。」
五餅二魚
小男孩從教堂回家後,非常興奮地告訴家人,主日學老師說有個小孩的午餐是「胡餅和鱷魚」!事實上,主日學老師說的,是有個小男孩向耶穌獻上「五餅二魚」。
明智的幫助
當我在紅燈前停下車時,又再次看到那個男人站在路邊,拿著硬紙板,上面寫著:我需要錢買食物,多少都好!我別過臉嘆了口氣,心想:我是那種愛心冷淡的人嗎?
無懼的愛
多年來,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我一直以恐懼為藉口,避免嘗試新的事物、不敢追求夢想,甚至不願順服上帝。同時我也因為害怕失去、受傷和被人拒絕,而難以與上帝和其他人建立愛的關係。恐懼令我成為一個缺乏安全感、充滿焦慮和嫉妒的妻子,也是一個過度保護和杞人憂天的母親。然而,當我逐漸認識到上帝對我的愛時,上帝也開始改變我與祂並其他人的關係。正因為我知道上帝關心我,我開始有了安全感,也願意先顧及別人的需要。
熊抱
我懷著滿滿的愛,送給小孫子一個大大的絨毛玩偶──熊熊。小孫子的反應是什麼呢?首先是好奇,然後是驚奇詫異,接著好奇心激發他勇敢地探索。他用短短胖胖的手指戳戳熊熊的鼻子,當熊熊向前倒入他的懷裡時,他發出歡樂的笑聲,把他的小腦袋瓜緊靠在熊熊毛茸茸的胸膛,緊緊抱住。當他與熊熊柔軟的身軀緊緊相貼時,一抹漾著酒窩的微笑在他的臉頰上綻開。小孫子顯然不知道熊熊不能真正地愛他,但他卻覺得熊熊愛他,純真地以全心回報。
我的鄰舍
在2017年夏天,哈維颶風重創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造成多人傷亡和財物損失。許多人都為流離失所的災民,提供食物、飲水、衣物和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