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好嗎?
曉蘭知道自己性命垂危。當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她的主治醫生和一群年輕的實習醫生湧進她的病房。接著,主治醫生並沒有理會曉蘭,而是向那群實習醫生描述曉蘭的末期病況。最後,醫生終於轉向曉蘭,問道:「妳還好嗎?」曉蘭虛弱地微笑,溫柔地向他們講述她在耶穌裡的盼望和平安。
聰明的投資
某家公司推出飛行里程兌換計劃,凡購買十件同款食品就能兌換一千英里的飛行獎勵。一名男子發現該公司價格最低的產品是單杯裝的巧克力布丁,於是他買了一萬二千多杯布丁。他共花了三千美元,晉升為金卡會員,並獲得讓他們全家人終生享用的飛行里程。不僅如此,他將這些布丁捐贈給慈善團體,又獲得八百美元的稅收減免。哇,天才!
與年齡無關
年輕不應該成為任何人獲得成功的攔阻,當然也包括11歲的米凱拉(Mikaila Ulmer)。她不是擺攤賣檸檬水,而是創立檸檬水企業。米凱拉以祖母的配方開始了「我和蜜蜂檸檬水」的生意,最終在《創智贏家》節目中獲得六萬美元的投資。她還與一間連鎖超市簽約,在55間門市銷售她的檸檬水。
聊天巴士
在2019年,英國的牛津巴士公司展開「聊天巴士」的計劃,並且很快就廣受民眾歡迎。這種巴士上有志工(或稱義工),他們會主動跟那些想要與人交談的乘客聊天。這個計劃的啟動,是因為政府的一項調查發現,有30%的英國人每週至少有一天,未能和他人進行有意義的交談,深感寂寞。
真誠款待
在我菲律賓的家鄉,當客人來家裡拜訪時,主人總是會問說:「你吃過飯了嗎?」這是菲律賓人向訪客表達關懷與好意的方式,而且無論你怎麼回答,主人總會準備一些食物來款待你。菲律賓人相信,真正的善意不只是說一些例常的問候語,還應以行動表示真誠的歡迎與款待。
停車場糾紛
停車場發生的那一幕,讓人覺得可悲又可笑。有兩個開車的人正大聲爭吵,只因為其中一輛車擋住了另一輛車的路,雙方都口出惡言,互相謾罵。
上帝的大使館
露美勒是住在捷克共和國的82歲寡婦,她宣稱:「我的家是天國的大使館,是基督國度的延伸。」她以愛心款待傷心和有需要的朋友及陌生人,以憐憫和禱告的心對待他們,有時也會為他們提供食物及住宿。她倚靠聖靈的感動來幫助她款待客人,她也樂見這些人因她的付出而感謝上帝。
應對猶豫不決
我們生活在一個提供多樣選擇的世界,從廚房紙巾到人壽保險,可做的選擇不計其數。2004年,心理學家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寫了一本書《只想買條牛仔褲:選擇的弔詭》。他在書中強調,雖然選擇的自由對個人的幸福相當重要,但過多的選擇反而導致我們過度負荷,以致猶豫不決。當然,要決定買哪款的廚房紙巾肯定沒什麼風險,但要做出影響人生的重大決定時,猶豫不決卻會使人停滯不前。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猶豫不決的心態,堅定地為耶穌而活呢?
堅定的信心
凱文在父親過世後,到父親生前居住的照護之家取回父親的遺物。工作人員交給他兩個小小的箱子。凱文說,那天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過得幸福,真的不需要多少財富。
想要更多
阿龍·伯爾(Aaron Burr)焦急地等待著美國眾議院的投票結果能夠打破僵局。在1800年的總統選舉中,伯爾和對手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獲得同票數,伯爾有理由相信眾議院會宣布自己勝選,但最終卻飲恨敗選,苦毒啃蝕著他的靈魂。他對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沒支持他而懷恨在心。結果約四年後,他在一場決鬥中槍殺了漢密爾頓。伯爾因殺人引發眾怒而遭人厭棄,最後鬱鬱而終。
無論到哪裡
某次度假時,我坐在碼頭上,一邊讀聖經一邊看著丈夫釣魚。有個年輕人走過來,建議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魚餌。他看了我一眼,猶豫不安地說:「我曾坐過牢。」他指著我的聖經,嘆口氣說:「你認為上帝真的在乎像我這樣的人嗎?」
凡是⋯⋯
每週五晚上,我們全家收看的國內新聞台會以一則激勵人心的報導作為結束。相較於其他的新聞報導,這樣的溫馨結尾總能讓人耳目一新。最近有一則感人的報導,是講述一位記者在感染新冠病毒痊癒後,毅然決定以捐出血漿來幫助其他患者對抗病毒。雖然抗體的療效在當時尚未獲得證實,但想到那麼多人仍束手無策,即使扎針捐血漿會造成不適,這位記者認為若能讓更多人受益,這一點付出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