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活像基督

喬裝的耶穌

兒子傑夫最近參加一個「遊民生活體驗營」。他在自己的城市街頭流浪了三天兩夜,晚上睡在氣溫低於冰點的戶外。沒有食物、沒有錢,也沒有容身之所,必須仰賴別人的憐憫施捨,才能維持基本需求。其中一天,他一整天的食物就只有一個三明治,那是一位男士聽見他在速食店討過期麵包時買給他的。

言行一致

有一次,牧師兼作家尤金·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去聽了一場演說。講員是受人敬重的瑞士醫師保羅·陶奈爾(Paul Tournier),也是一位教牧輔導。在此之前,畢德生已讀過陶奈爾的作品,對他的治療方式十分推崇。從陶奈爾的演說中,畢德生覺得陶奈爾真的活出了他自己的教導。會後,畢德生總結這次的經歷說:「言行一致,是我能想到最貼切的詞彙。」

傷人的話

我自小就很瘦,記得有個男孩總愛嘲笑我是瘦皮猴,還有人說,我瘦得皮包骨,就像一根竹竿。我本來應該嗤之以鼻,或者一笑置之,完全不放在心上。但我那時年紀雖輕,仍然覺得這些尖酸刻薄的話很傷人,怪不得古人說:「傷人之言,深於矛戟。」言語的傷害有時比利器造成的傷痕更深,持續的時間更長。

情景意識

記得有一年的聖誕假期,我們一家五口剛好在羅馬遊玩。那種人潮洶湧、萬頭鑽動的景象,我總算見識到了。當我們一家穿過層層人群,要到梵蒂岡和競技場等景點時,我一再跟孩子們強調,要時時有「情景意識」:注意你在哪裡,誰在你身邊,還有身旁發生了什麼事。在現今這個時代,無論在家或在外都不那麼安全,尤其是孩子們(成人也不例外)總是盯著手機,或是戴著耳機聽音樂,就更加容易忽略周遭的環境。

世上的光

在2015年的夏天,我和教會裡的一些弟兄姐妹前往肯亞首都奈洛比近郊的馬薩瑞貧民窟,當地的見聞足以發人深省。我們參觀了一所學校,校舍的地板污穢不堪,四周的鐵皮牆板均已鏽蝕,課室裡只有木頭板凳。在如此簡陋的環境下,卻有一個非常突出的人。

活出角色

著名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曾被問及能否用六個字,寫出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他的答覆是:「出售:童鞋。未穿。」海明威的故事確實充滿張力,激發無限想像空間。這純粹只是一個健康的嬰孩不需要鞋子了嗎?或是這當中發生了不幸的悲劇,需要上帝最深切的愛與安慰呢?

樂善好施

記得那時候,母親一下班回家就告訴我:「小嵐,海倫阿姨寄了一份禮物給妳喔!」在我成長期間,因為家境清寒,能擁有的不多,所以每次收到郵寄包裹,就彷彿是過第二個聖誕節。這位滿有愛心的阿姨,讓我感受到上帝的慈愛、眷顧和疼惜。

行在光中

由於一件工作項目的需要,我和同事必須開車到400多公里遠的地方。回程的時候,已日落西山。我年紀大了,體力和視力都大不如前,要在夜間開車讓我略感不安。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前半段路程先由我駕駛。我的手緊握著方向盤,眼睛緊盯著明亮度不足的路面。車子行駛在路上時,我發現當後方車輛的大燈照亮前路時,我就可以看得更清楚。輪到我同事開車之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就在那時,他發現我剛才開車時竟然只開著霧燈,而沒有開車頭的大燈!

沽名釣譽

在大學的一次文化實地考察中,講師差點認不出他班上的一位得意門生。在教室裡,她總是穿著長褲,遮住15公分的高跟鞋。如今她穿上步行靴,身高竟然還不到150公分。她笑著說:「穿上高跟鞋是我想要的樣子,但是穿上了靴子才顯示真正的我。」

上帝的孩子

我與父母一同參加主日崇拜,我們按照慣例一起手牽手背頌主禱文。當我站在他們倆的中間,一手緊握母親的手,另一手緊握父親的手,一個讓人欣慰的想法不禁浮上腦海,那就是我永遠是他們的女兒。我雖已步入中年,卻仍然是他們最親愛的孩子。這提醒了我,我不僅是他們的孩子,也永遠是上帝的孩子。

行在光中

月亮消失了,我們這在森林中的村莊一片漆黑。閃電劃過天際,暴雨和轟隆雷響隨之而來。在孩提時候,我常被驚醒,害怕地想像著各種恐怖的怪物即將來攻擊我!然而在破曉時分,這些聲響消失,太陽升起,一切回復平靜,鳥兒也在陽光下歡鳴。夜晚恐怖的黑暗和白日光明中的快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明光照耀

我們熟悉的經典兒歌《一閃一閃小星星》其實是英國的搖籃曲,其歌詞是取自珍.泰勒(Jane Taylor)所寫的一首詩,描繪在上帝創造的美妙宇宙中,眾星「掛在天空放光明」。這首詩的後半段較鮮為人知,寫出星星能指引方向:「因你燦爛的光明,照亮遊子夜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