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關照
現年77歲的荷西是一位代課老師,他已經在車上住了八年。這位老人家每天晚上都睡在他那台1997年出廠的福特雷鳥車上。他會仔細檢查汽車電池,因那是他晚上用電腦工作的電力來源。他省下租屋的開支,並將錢寄給住在墨西哥的眾多家庭成員,因為他們比他更需要這筆錢。每天一大清早,荷西以前教過的一位學生都會看到他在後車廂翻找物品。這個學生說:「我覺得需要為他做點什麼。」所以,他發起群眾募資,並在幾週後交給荷西一張支票,讓他能租房子住。
彼此建立
古魯家族是一部動畫片中的原始人家庭,他們深信「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一家人團結在一起」。他們害怕這個世界和其他人,所以在尋找安全的住所時,他們發現已經有一個陌生的家庭居住在那個地區,便感到十分恐懼。但他們很快就學會接受新鄰居的不同之處,學習對方的優點,與對方共同生存。後來,他們發現其實和新鄰居在一起很快樂,而且確實需要和別人一起生活,才會過得充實。
為主而做
我為一家雜誌社寫稿,而且覺得這「很重要」,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希望能呈上最好的文章給高級編輯。為了達到她的標準,我深感壓力,不斷地塗塗改改,修正我的想法和思路。但我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呢?是所寫的主題太具挑戰性嗎?還是我真正擔心的是個人榮辱:主編是否會讚賞我,而不僅僅是我的作品呢?
上帝的朋友
兩個初次見面的人若發現彼此有共同的朋友,會覺得格外親切。最令人感到溫馨的情況,或許是友善的主人在熱情接待客人的時候,說:「很高興認識你,你是小陳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
慷慨給予
英國將軍查理.戈登(Charles Gordon,1833-1885年)曾於中國和其他地方為維多利亞女王效力。他住在英國時,曾捐出自己九成的收入。當他聽說英國北部的蘭開夏郡發生饑荒時,便取出自己得自一位世界領導人的純金獎牌,刮掉上面的銘文後送往北方,告訴他們將這塊金牌拿去變賣,然後買麵包賙濟窮人。那天,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在這世上所珍視的最後一件世俗之物,已經獻給主耶穌了。」
樂意服事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卡爾斯貝有一個福音機構,每個月都會捐出超過一萬公斤的食物,免費給當地居民享用。該機構的領導人說:「人們可以到這邊來,我們會接納他們並提供他們需要的幫助。我們的目標是藉著滿足他們實際的需求,再讓他們的心靈也能得到飽足。」身為基督徒,上帝希望我們把自己所得到的與人分享,讓我們的社區能有機會認識上帝。那麼,我們要如何培養一顆樂意服事的心,使上帝得榮耀呢?
上帝的大使館
露美勒是住在捷克共和國的82歲寡婦,她宣稱:「我的家是天國的大使館,是基督國度的延伸。」她以愛心款待傷心和有需要的朋友及陌生人,以憐憫和禱告的心對待他們,有時也會為他們提供食物及住宿。她倚靠聖靈的感動來幫助她款待客人,她也樂見這些人因她的付出而感謝上帝。
絕不忘記
當我們提到歷史上開拓福音荒地的宣教士時,可能不會想到非裔美國牧師喬治•利斯爾(George Liele,1750-1820年)。其實,他的事蹟應該讓更多人知曉。利斯爾生來就是個奴隸,於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在喬治亞州信主並獲得自由。後來,他將福音帶到牙買加,牧養在當地農園裡工作的黑奴。他也是喬治亞州薩凡納兩間非裔美國人教會的創堂牧師,其中一間教會被視為「黑人浸信會友的母會」。
這一代人
在1964年,年輕的環境保護人士傑克·溫伯格(Jack Weinberg)說:「永遠不要相信30歲以上的人。」他的評論將一代人貼上了標籤,後來他對此感到後悔。回首往事,他說:「我隨口說的一句話,完全被人扭曲和誤解。」
大能的勇士
狄恩·伊曼(Diet Eman)是一位平凡而害羞的年輕女士。當德軍在1940年入侵荷蘭時,她正在談戀愛,有一份工作,享受與親友相處的快樂時光。後來,她寫道:「當大難臨頭時,你會想要像駝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土裡。」然而,狄恩卻感到上帝的心意是要她抵抗德國人的暴虐統治,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為猶太人及其他被追捕的人尋覓藏身之處。這位原本不起眼的年輕女士成了上帝的勇士。
樂意服事
十歲的巧絲收到一套精緻的美術用具後,她發覺在她難過時,上帝會藉由繪畫讓她的心情轉好。當她知道有些孩子無法獲得美術用具時,她便想幫助他們。因此,在她舉行生日派對時,她要求朋友們不要帶禮物來,而是捐贈各種美術用具,分裝進許多盒子裡,好送給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們。
預備犧牲
在2020年2月新冠病毒的危機剛開始時,報紙上一則專欄觸動我心。文中談到,我們是否願意主動隔離,改變自己的工作、旅遊和消費習慣,來維護別人的健康?作者認為:「病毒不僅測試醫療資源,還反映出我們是否願意為人犧牲自己的權益。」突然間,美德的必要性成了熱門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