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三月 2021

燈塔

燈塔

[主耶和華]賜華冠與錫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以賽亞書61章3節

盧安達有一所事工中心,稱為「燈塔」,象徵著救贖。它所在的那片土地,正是1994年種族大屠殺期間,盧安達總統所住的官邸。如今,這座基督徒所建立的新建築,已經成為盼望與光明的指標。那裡是一所聖經學校,為的是培養新一代的基督徒領袖,同時也設立了旅館、餐廳,還有許多社區服務。這是從灰燼之中綻放出來的新生。這些建立「燈塔」的人仰望耶穌,以基督為他們的盼望和救贖。

耶穌在安息日進入拿撒勒的會堂,祂頌讀以賽亞書,並且宣講祂就是那位受膏者,要來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參閱路加福音4章14-21節)。祂來是要撫慰心靈受創的人,並賜下救贖與饒恕。因著耶穌,我們可以在悲傷中得著喜樂,在絕望中得著盼望(以賽亞書61章3節)。

我們知道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是國內不同種族部落相互廝殺,造成超過五十萬人喪生。這駭人聽聞的暴行令人十分痛心,也難以理解,讓人實在無言以對。但我們知道,對於在這殘暴惡行中的受害者,主基督都能醫治安慰,無論是在今生或在天上。即便我們在最困頓無助的景況中,那位賜喜樂油代替悲哀的主,也能使我們有盼望。

 

在我們最困苦無助時,耶穌帶來盼望。
主耶穌基督,當我們聽見人們所承受的傷痛與苦難,
我們也會心痛。我們求祢施恩憐憫。

作者: 潘艾梅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耶穌宣讀以賽亞書61章這段彌賽亞的預言,來宣告祂的使命,這段經文清楚表明,祂要傳福音給貧窮人和心靈受創的人(路加福音4章18-19節)。祂帶來好消息、醫治、自由、釋放和喜樂,來取代我們無法避免的傷痛。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解決了我們受苦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罪的問題,讓我們有一天能進入永生,那裡「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或疼痛」(啟示錄21章4節)。耶穌的門徒也能參與這重要的事工,讓心靈受傷的人得到幫助和鼓勵。耶穌曾以什麼方式回應你的痛苦和需要呢?面對周圍那些心靈受創的人,你會用什麼方式來回應他們的需要呢?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心碎與盼望

心碎與盼望

凡等候耶和華⋯⋯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 —耶利米哀歌3章25節

當81歲的美國鄉村歌手喬治•瓊斯(George Jones)逝世時,他的歌迷都不禁緬懷他獨特的嗓音,想起他艱苦的一生和掙扎。瓊斯的多首歌曲,都反映了他個人的絕望與渴求;但最觸動人心的,乃是他的唱腔。《芝加哥論壇報》的樂評人葛列格•科特(Greg Kot)說:「他的嗓子,天生就是用來唱出心碎的感覺。」

耶利米哀歌記載了先知耶利米,因為猶大百姓內心剛硬、不肯跟隨上帝而極其痛苦。常被稱為「流淚先知」的耶利米,親眼目睹耶路撒冷遭破壞,又看到他的同胞被擄。他在城內的街上徘徊,極其哀痛(耶利米哀歌1章1-5節)。

然而,在耶利米的情緒最低潮之際,他仍然說:「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至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3章21-23節)

我們受苦無論是因為自己的抉擇,或是別人的緣故,都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極其灰心失望。但是,即便我們覺得一切都落空了,我們仍可倚靠主的信實。我們的心裡要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24節)。

 

上帝信實的錨,在最強烈的風暴中依然堅固牢靠。
父啊,在我信心軟弱時,我感謝祢仍然信實。
幫助我要牢牢記住,像先知耶利米一樣,我的指望在乎祢,不是在於環境。

作者: 麥大衛 | 其他作者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得勝的能力

得勝的能力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
-哥林多後書4章8節

小時候,我有一個塑料充氣不倒翁,它差不多和我一樣高,還帶著一個笑臉。我經常用力打它,想把它擊倒,但無論我多麼努力,它總是立即就彈回來。為何它總是屹立不倒呢?原來它的底部有一塊鉛,鉛塊的重量讓不倒翁能保持直立。帆船的構造也使用同一原理,即使遇到強風,船底的鉛塊也能讓帆船保持平衡直立。

基督徒的生活也是如此。我們勝過各樣挑戰的能力,並非來自我們自己,而是來自住在我們裡面的上帝。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打擊或驚濤駭浪,威脅著我們的安穩生活。然而,只要堅定相信上帝有能力保守我們,我們就可以像保羅一樣宣告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4章8-9節)

基督徒在面對人生的風浪和苦難時,應當堅信上帝的恩典是夠用的,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12章9節) ,它將如壓艙的鉛塊使你屹立不倒。讓我們一同走信心的道路吧!

 

有上帝的能力,就能勝過一切風暴苦難。
主啊,在我們面對生命中的風暴時,
幫助我們能夠倚靠祢。
願我因著信靠祢的大能,得勝有餘。

作者: 司徒喬 | 其他作者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永不失望

永不失望

因祂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 —耶利米哀歌3章22-23節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娛樂之一就是到附近的公園玩蹺蹺板。小朋友會各自坐在長板子的兩端,互相把對方彈上去又放下來。有時候,其中一邊的小朋友落地之後就不動了,任由同伴在空中尖叫著要下來。但最討厭的惡作劇,就是趁同伴還在半空中的時候就跑開,讓蹺蹺板突然墜落地面,令對方遭受猛烈撞擊的劇痛。

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耶穌也是如此對待我們。雖然我們相信不論是處於人生的高峰或低谷,祂都會與我們同在;然而,當生命發生巨變、使我們傷痕累累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祂已經離開,任由我們遭受重創。

耶利米哀歌3章提醒我們:「耶和華的慈愛永不斷絕,祂的憐憫永不止息」(22節,新譯本)。即使你的世界似乎分崩離析,但上帝的信實永不改變。這也表示在苦難中,我們可能覺得孤單,但是我們絕對不是獨自一人。我們可能感覺不到祂的同在,但是祂確實一直都在那裡,是我們可信靠的同伴、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也永不讓我們失望!

 

即使每個人都讓你失望,耶穌始終是你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主,謝謝祢,即便在孤單中,
我們仍能相信祢信實的同在。
幫助我們耐心地等待,
等待祢向我們顯明祢堅定不移的愛。

作者: 司徒喬 | 其他作者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同得安慰

同得安慰

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7節

一位朋友寄給我她親手製作的陶瓷。打開盒子後,我發現這些珍貴的物品在運送途中破損了。其中一個杯子裂成好幾塊大小碎片和一些陶土粉末。我的丈夫小心翼翼地把這些碎片黏起來後,我將這個美麗但有瑕疵的杯子放在架子上。

就如這個補綴過的杯子,我的生命也有傷痕,它見證了上帝曾領我度過困苦憂傷的日子,使我能夠站立得穩。這份安慰提醒我,與人分享上帝如何在我的裡面,以及透過我的生命來工作,將能幫助那些處於痛苦艱困中的人。

使徒保羅讚美上帝,因祂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後書1章3節)。上帝讓我們經歷試煉和苦難,使我們能更像祂。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祂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樣患難的人(4節)。

每當我們思量基督在十架忍受苦楚,我們將得著激勵,在苦難中恆久忍耐,相信上帝能讓這些經歷使我們剛強,得以忍受同樣的苦難(5-7節)。因為知道上帝藉著我們所經歷的試煉來彰顯祂的榮耀,所以我們也能像保羅一樣得著安慰。我們可以與人分享主所賜的安慰,使傷心的人得到盼望。

 

分享主所賜的安慰,使人得著盼望。
主啊,讚美祢!因昨日、今日、明日,我在痛苦中祢都賜安慰。
感謝祢使用我帶給苦難者安慰、鼓勵與盼望。

作者: 鄧書琪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新約聖經中譯為「安慰」的希臘詞語paraklesis,意思是「到身邊來幫助」。約翰一書2章1節稱耶穌為我們的parakletos(中保或維護者)。聖靈也是一位保惠師,或稱為安慰者或訓慰師(約翰福音14章16節)。保羅宣稱,上帝會「賜各樣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3節)。我們在痛苦之際,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保羅稱上帝為「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2-3節),旨在提醒我們:大家互相扶持、彼此安慰,乃是我們在天父家中的責任及特權(4節)。

在這個星期,你會成為誰的安慰者呢?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勝過失望

勝過失望

你當等候耶和華,遵守祂的道,祂就抬舉你,使你承受地土。-詩篇37篇34節

你也許看過這段影片,小男孩知道他又多了一個妹妹後,就哭鬧著說:「又是妹妹!又是妹妹!」

這段影片用有趣的方式讓我們窺見人的期盼,但失望並不有趣,它也充斥著我們的世界。聖經裡有個談到失望的故事,雅各為了娶拉結為妻,同意為他的舅舅工作七年,但想不到在雅各履行了合約後,卻在新婚的隔天早晨,發現新娘不是拉結,而是拉結的姐姐利亞。

我們往往只看到雅各的失望,想一下利亞的感受吧!她被迫嫁給一個不愛她,也不想要她的人,她還有盼望和夢想嗎?

詩篇37篇4節說:「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難道敬畏上帝的人絕不會失望嗎?不,詩篇清楚地表明詩人看見許多不公義的事,但他從長遠來看:「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7節)。過後詩人總結:「謙卑人必承受地土」(11節)。

最後,雅各尊榮利亞,將她葬在家族墓園,與亞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葬在一起(創世記49章31節)。利亞雖然覺得自己不被愛,上帝卻藉著她的後裔救主耶穌賜福世界。耶穌帶來公義、盼望,並賜給我們超乎想像的豐盛產業。

 

耶穌是唯一不會讓我們失望的朋友。
主啊,我很難耐心等候美好事物的實現。
我愛比較、抱怨,求祢饒恕我,幫助我今日對祢有新的認識。

作者: 葛庭墨 | 其他作者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裂天而降

裂天而降

願祢裂天而降。-以賽亞書64章1節

最近在和一位朋友談話時,她告訴我說她已經放棄信仰,我從她口中聽見了熟悉的抱怨:我怎能相信一位毫無作為的上帝呢?許多人在新聞中看到暴力事件,或親身經歷心碎的時刻,他們在痛心之餘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朋友的沮喪正表明了,她迫切需要上帝有所回應,我們可能也有相同的渴望。

以色列人深知箇中滋味。當巴比倫帝國侵略以色列時,向他們發動猛烈的攻擊,使耶路撒冷在鐵蹄蹂躪下化為一座廢墟。先知以賽亞道出百姓的疑惑:應該會來拯救我們的上帝在哪裡呢?(以賽亞書63章11-15節)然而,在這樣的黑暗時刻,以賽亞卻大膽地求告上帝說:「願祢裂天而降」(64章1節)。痛苦和愁煩並未使以賽亞遠離上帝,反而使他尋求與上帝更親近。

我們所經歷的懷疑與苦楚並非壞事,因為這能讓我們知道自己何等茫然,何等迫切需要上帝的同在。如今我們看到那震撼人心、超乎想像的事,就是上帝果真裂天而降,祂藉著耶穌基督來到我們中間。基督獻出祂自己被撕裂、被破碎的身體,好將祂的愛澆灌我們。在耶穌裡,上帝與我們如此靠近。

 

你要將哪些問題或疑惑告訴上帝呢?
上帝啊,我總是以為可以掌管自己的人生,
靠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其實我根本就做不到。
我需要祢,求祢裂天而降。

作者: 郭惟恩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以賽亞的預言展現了天父的慈愛,祂的兒女雖偏離正路,但祂依然深愛著他們(以賽亞書1章1-3節)。先知藉著幾十年所領受關於警戒、入侵和被擄的異象,敦促他的同胞要銘記,上帝能拯救那些等候祂的人,祂所行的是人眼未曾看過,耳未曾聽過的,沒有別神能像祂(64章4節)。幾百年後,使徒保羅引用了以賽亞的話,只是稍微做點變化,他描述上帝拯救的大能,是人眼未曾看過,耳未曾聽過,人心也未曾想過的。保羅提到耶穌被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章2、8節),藉此提醒我們,只有靠著上帝的靈,我們才能相信這位甘願為我們死的上帝(7-16節)。
 

<<上一篇


 

 

回主頁


 

 

下一篇>>


 

仍有盼望

仍有盼望

耶和華啊,我從深牢中求告祢的名。-耶利米哀歌3章55節

參觀巴哈馬拿索市(或稱拿騷,Nassau)的克利夫頓文化遺產國家公園(Clifton Heritage National Park),如同重溫一段黑暗悲慘的歷史。那片土地一面臨海,乘船到岸的人必須沿著石階一步步爬上峭壁。在18世紀時,一船船被運送到巴哈馬的奴隸,遠離家鄉的親友,踏上這些石階,走向殘酷的人生旅程。現在,為了紀念這些可憐的奴隸,峭壁上的香柏木被雕塑成女奴的雕像。她們個個面向大海遙望家鄉和親友,每個雕像都刻上被船長鞭打過的傷疤。

這些雕像哀悼著她們失去的一切,她們的樣子提醒了我,應當察覺各種不公義的事和衰敗的體制,並為這一切深表哀痛。哀痛不表示我們失去了盼望,相反地,哀痛是一種向上帝坦誠的方式。這是基督徒所熟知的,因為整卷詩篇有將近四成都是哀歌,而在耶利米哀歌中,上帝的子民也在國破家亡之後向上帝哭泣呼求(3章55節)。

面對現實中的磨難,哀痛是自然的反應,我們也在痛苦折磨中經歷上帝。哀痛終究是有盼望的:當我們為不公義的事憂傷痛苦,將會促使我們和其他人一同採取行動,試著改變現狀。

這也是拿索的雕塑公園會被稱為「創世記」的原因,這裡雖是一個哀痛之地,卻也是一個嶄新開始之處。

 

上帝會陪伴我們走過哀痛,進入新的開始。

作者: 畢愛敏 | 其他作者

靈糧透視

先知耶利米對頑梗不信的猶大國發預言,長達四十多年(公元前627-580年)。他在五篇滿懷深情的「哀歌」中,哀嘆他目睹耶路撒冷和聖殿遭到毀滅,以及猶大百姓被擄到巴比倫的悲愴。他也解釋,上帝為何用巴比倫人來管教這拜偶像的百姓(耶利米哀歌1章5-8節;參閱列王紀上9章6-9節;耶利米書2章11-13節,18章15-17節)。

巴比倫人圍攻耶路撒冷長達兩年之久。耶利米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恐怖情景(列王紀下25章1-4節;耶利米書52章12-27節;耶利米哀歌2章20節,4章10節)。然而,他也在絕望中傳達盼望(耶利米哀歌3章21-33節),以及將來的復興(5章19-22節)。耶利米提醒猶大百姓說,耶和華以公義審判猶大國的罪,但祂使人有盼望(3章21、24-25節),祂滿有憐憫(22節),祂是誠實、信實的(23節),並且賜下救恩(26節)。耶利米呼籲百姓悔改,並相信上帝的良善(25-26節,5章21節)。

使徒保羅說:「合乎上帝心意的憂傷會帶來悔改,使人得到救恩」(哥林多後書7章10節,當代譯本修訂版)。這是你人生的真實經歷嗎?

 

回主頁


 

 

下一篇>>


 

時代洪流中的盼望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事,有些讓我們欣喜愉悅,有些卻讓我們掉入痛苦、沮喪、掙扎、絕望的黑暗深淵。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人生的遭遇,但可以選擇應對的方式和態度。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即擁有屬天的智慧,便應該把眼光放在永恆的上帝身上。祂是我們活在這世代的盼望,而祂也應許賜給我們永生的盼望,將來在天國裡與祂同在。

但願以下的內容能鼓勵你,心存盼望地面對現今紛亂、令人失望的世代,以信心持守上帝的道、行走天國的路。

 

主題一:追求公義的盼望

面對不公義的事情,你會採取怎樣的態度去應對?忿忿不平?怨天尤人?還是消極逃避?無論如何,憂傷、失望或痛苦總是難免的。而在這種處境之下,我們更需要尋求上帝的同在,因為只有獨一的真神,才能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公義及永恆的盼望。

仍有盼望

面對現實中的磨難,哀痛是自然的反應,也是一種向上帝坦誠的方式。然而,面對不公義的事情,除了憂傷痛苦,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我們在哀痛之中是否仍存有盼望?「閱讀更多」

 

裂天而降

我們所經歷的懷疑與苦楚並非壞事,因為這能讓我們知道自己何等茫然,何等迫切需要上帝的同在。如今我們看到了那震撼人心、超乎想像的事,就是上帝果真裂天而降,祂藉著耶穌基督來到我們中間。「閱讀更多」

 

勝過失望

敬畏上帝的人絕不會失望嗎?不,詩篇清楚地表明詩人看見許多不公義的事,但他選擇從長遠來看:「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詩篇37篇7節),而詩人的總結是「謙卑人必承受地土」(詩篇37篇11節)。「閱讀更多」

 

主題二:苦難中仍存盼望

當你身處困境或遭逢患難時,會如何尋找出路?你會尋求誰的幫助?
在經歷苦難的時候,我們有上帝的同行與安慰,更重要的是苦難正是上帝要鍛鍊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剛強的途徑之一。即使面對苦難,基督徒仍有從上而來的盼望。

同得安慰

每當我們思量耶穌基督在十字架受苦時,我們將得著激勵,能夠在苦難中恆久忍耐,並相信上帝透過這些經歷使我們更剛強,得以忍受同樣的苦難。上帝會藉著我們的苦難來彰顯祂的榮耀,同時,我們也將得著祂的安慰。「閱讀更多」

 

永不失望

「耶和華的慈愛永不斷絕,祂的憐憫永不止息」(新譯本)。耶利米哀歌3章22節提醒我們,即使世界似乎分崩離析,但上帝的信實永不改變。這也表示在苦難中,我們可能覺得孤單,但絕對不是孤單一人;我們可能感覺不到上帝的同在,但祂確實一直都在,是我們可信靠的同伴。「閱讀更多」

 

得勝的能力

基督徒在面對人生的風浪和苦難時,應當堅信上帝的恩典夠用,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我們勝過各樣挑戰的能力,並非來自我們自己,而是來自住在我們裡面的上帝。「閱讀更多」

 

主題三:可以依靠的盼望

上帝是信實的、是值得依賴的。縱然世界紛亂、衝突不斷、令人心碎,但我們所依靠的主耶穌基督能醫治軟弱受傷的心靈。當我們行走人生道路時,有上帝作為後盾,心裡將會踏實與安穩,因為祂讓我們擁有真正的盼望。

心碎與盼望

我們受苦無論是因為自己的抉擇,或是別人的緣故,我們都會感到極其灰心失望。但是,即便我們覺得一切都落空了,我們仍可倚靠主的信實。我們的心裡要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祂」(耶利米哀歌3章24節)。「閱讀更多」

 

燈塔

無論是在今生或在天上,主基督都能醫治安慰我們。耶穌來是要撫慰心靈受創的人,並賜下救贖與饒恕。因著耶穌,我們可以在悲傷中得著喜樂,在絕望中得著盼望。「閱讀更多」

 

唯一的盼望

從人類的角度來看,這世界的衝突沒有解決之法。領袖們因無力解決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而深感挫敗。唯一的、完全的、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基督再回到地上。當祂再來時,祂會建立祂的國度,並以公義治理國家。「閱讀更多」

比蜜更甜

在1893年10月,芝加哥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人潮洶湧,當地的劇院全都暫停營業,因為劇院的業主認定所有人都會去參加世界博覽會。但佈道家德懷特·慕迪(Dwight Moody,1837-1899年)仍想按計劃舉辦佈道會,在芝加哥另一端的音樂廳裡講道與教導。當時慕迪的朋友叨雷(R. A. Torrey,1856-1928年)懷疑他能否在博覽會當天吸引人群。雖然有超過70萬人前往博覽會,然而靠著上帝的恩典,也有許多人來參加佈道會。事後叨雷總結說,眾人之所以前往,是因為慕迪熟知那本世人最渴望瞭解的書──聖經。叨雷盼望人們也像慕迪一樣喜愛聖經,全心投入並持之以恆地閱讀。